2006-12-31

Best06

 

Best Picture


Land of Plenty 迷失天使城
A One and A Two… 一一
You are My Sunshine 你是我的命运
Brokeback Mountain 断背山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风吹麦浪

 

 

Best Director

 

李安 <Brokeback Mountain 断背山>

Gabriel Range <Death of a President 总统之死>
杨德昌 <A One and A Two… 一一>
Wim Wenders <Land of Plenty 迷失天使城>
许秦豪 <April Snow 外出>

 

 

Best Actor

 

黄政民 <You are My Sunshine 你是我的命运>

Ralph Fiennes <The Constant Gardener 不朽的园丁>
Cillian Murphy <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风吹麦浪>
车承元 <South of the Border 国境之南>
Jake Gyllenhaal <Brokeback Mountain 断背山>

 

 

Best Actress

 

Michelle Williams <Land of Plenty 迷失天使城>
全度妍 <You are My Sunshine 你是我的命运>
Eva Grace <The Dreamers 梦断巴黎>
孙艺珍 <April Snow 外出>
Rachel Weisz <The Constant Gardener 不朽的园丁>

2006-12-23

是谁打败了CSI

如果不是很热门,CBS不会推出三套CSI系列,从2000年开始CSI这个非常专业的剧集奇迹般的开始成为CBS的王牌剧集,而在CSI开播第七季的时候,他们却没能夺得收视冠军,我们没有对第七个年头的拉斯维加斯犯罪实验室失去信心,而是我们有了一个更出色的竞争者:ABC的新王牌Grey's Anatomy,翻译做《实习医生格蕾》或《格蕾的解剖》。GA的第三季首播完全打败了CSI的第七季首播,这个结果令我这样的铁杆CSI迷也大吃一惊,于是我迫不及待的需要了解这个‘对手’了。


ABC在2004年10月推出Desperate Housewives《绝望的主妇》的时候也只是借Alias《双面女间谍》的播出时段试试水,结果四个疯狂的美国女主妇居然马上一发不可收拾的占据了ABC周日晚上21点播出时段,顺利接棒Alias领衔ABC的周日黄金档。这个时候周日22点档是Boston Legal,可惜经过几个月的试验后BL并不能很好的借助DH上位,于是机会留给了ABC高层并不太放心的GA,他们只是在BL停播的几周里播放GA,结果收视率马上拿到接近于DH的11.x和12.x,数据说明一切,BL马上被GA取代,GA的第一季只有九集,但是它的得宠速度为它赢得了周日22点档的时段,从此GA协助DH巩固了ABC在周日的王者地位。


到2006年2月5日的时候,一个传奇真正诞生了,ABC在直播超级碗总决赛的Lead-in时段播放一集GA,结果居然有3800万观众观看了这一集,从这一天开始GA的风头终于开始超越已经在第二季略显疲软的DH。观众们开始猜测ABC要把GA调出周日档了,美国人也明白‘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如此强劲的GA留在周日也确实浪费。但是周二有FOX的同题材剧集House《豪斯医生》保持着一流的收视,周三是ABC的另一个旗舰Lost《迷失》的时段,周四是CBS的王牌CSI的老阵地,似乎GA最大可能进入周一档。可是第二季的出色成绩给了ABC高层太多的信心,于是在2006年9月21日那一天,GA的S301和CSI的S701直接对话,GA拿到了15.x的收视,完全击败了CSI的13.x,考虑到美国收视率的白热化争夺,GA的成绩确实有点好得不能再好了。TVGuide的著名编辑Ausiello说过一段话:“在2004年10月以前,当一个朋友告诉我,周一的早晨和同事们兴奋的讨论ABC的电视剧而不是HBO的电视剧,我一定认为他疯了,在2005年2月以前,当一位朋友告诉我,周一的早晨和同事们兴奋的讨论《Grey's Anatomy》而不是《Desperate Housewives》,我也一定认为他疯了。”


考虑到这么多背景我再不去看GA,似乎有点顽固不化了,好在CSI和PB都在停播期,巨头24还没有开播,我有时间来静心欣赏GA短暂的第一季:9集。说到医务题材的剧集,ER是个前辈了,不过GA和ER还是有区别的,GA的主角是外科医生,而ER则是急诊室医生,从专业角度上讲,就像GA里的‘纳粹’说的:急诊室的笨蛋们什么都不懂。呵呵,没错急诊室的医生只能做简单的急救,接下来都是外科医生在大展拳脚,而GA刚好就是讲一些进入外科实习的医生。普通的生活剧,形式和DH很相似,每集都会有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甚至两个三个小故事,通过故事表达一个小道理或小观点,有爱情、有事业、有家庭、也有专业技术的竞争,总之GA在展现外科医生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展现了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些社会性的话题在里边。


第一季这么短还有点让我意犹未尽,整体来说专业剧集还是比普通的肥皂剧要好看,我喜欢听那些专业术语,我也喜欢看那些专家的职业表现,所以让我打分的话GA要高于DH,也应该高于ER。不过和CSI相比,我更看好Gil Grissom的团队。可是这个月都不会看到可爱的GIL了,赶紧腾出硬盘的空间,我要开始下载GA第二季了,居然27集,ABC真是疯了。

2006-12-21

Best06入围名单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要自娱自乐一次:从2006年我看过的电影中选出我最喜欢的电影,导演,男女演员,这个结果肯定是没有什么特别意义的,最多就是记录自己的观影经历而已。可是其过程是充满乐趣的,因为我可以回顾一整年看到的电影,更可以翻看那些非常喜欢的。在做出最后的选择之前我会选出最好的十部甚至更多的电影来入围,考虑几天我才会最终决定我的选择。下边就是入围Best06的13部电影,2006年最好的13部:

 

 

1, April Snow 外出 (Dir. 许秦豪 ,Cast 裴勇俊,孙艺珍)
许秦豪虽然没有在他的第三部电影里实现对自己的突破,但是整部电影的基调还是很让我迷恋,特别是孙艺珍的存在让我难以舍弃此片。

 

2,Brokeback Mountain 断背山 (Dir. 李安,Cast Heath Ledger, Jake Gyllenhaal)
李安的爱情史诗,我毫不怀疑他的成就,就像当年的《卧虎藏龙》一样,李安的电影太过细腻,不会是大众喜欢的平民电影,同时他又不会自命清高式的傲慢。

 

3,Land of Plenty 迷失天使城 (Dir. Wim Wenders,Cast Michelle Williams, John Diehl)
维姆·文德斯很擅长把一座普通的城市营造出浪漫的味道,拉娜在楼顶轻舞的那一段至今仍深深的记在我的脑海里。

 

4,The Constant Gardener 不朽的园丁(Dir. Fernando Meirelles,Cast Ralph Fiennes, Rachel Weisz)
又是一个不畏强权,坚持信念的好故事,电影也非常到位,和《惊爆内幕》一样的犀利。

 

5,United 93  93号航班(Dir. Paul Greengrass)
关于911的故事,今年看得还真不少,年初的《华氏911》和年底的《911报告》都是纪录片的上上之选,而剧情片里《93号航班》完全可以打败奥利弗·斯通的《世贸中心》,原因很简单,它太逼真了。

 

6,South of the Border 国境之南(Dir. 安坂石,Cast 车承元)
导演没有刻意煽情,一样可以感动人,安导在此片中至少证明了娓娓道来的故事一样可以带来内心深处的震撼。

 

7,The Dreamers 梦断巴黎 (Dir. Bernardo Bertolucci, Cast Eva Grace, Michael Pitt, Louis Garrel)
大导演的对于自己的一次回归,难道我不该对其表示一次敬仰吗,何况其出手依然犀利,一如三十三年前。

 

8,You Are My Sunshine 你是我的命运 (Dir. 朴镇彪,Cast 黄政民,全度妍)
黄政民和全度妍真的不愧是韩国05年度的最佳银幕情侣,如果看此片不准备足够的纸巾,那看电影的人真的有点太冷血了。

 

9,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 艾斯卡拉的三次葬礼(Dir. Tommy Lee Jones,Cast Tommy Lee Jones, Barry Pepper)
汤米·李·琼斯的导演作品还真的是不凡,我蛮喜欢这个样子的西部片的,有西部的味道但不那么愚昧。

 

10,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风吹麦浪 (Dir. Ken Loach,Cast Cillian Murphy)
06年的金棕榈大奖得主,一贯的欧洲人文风格,感人至深,意味悠远。克里安墨菲的表演比导演更吸引我,特别是他的眼神。

 

11,A One and A Two ... 一一 (Dir. 杨德昌,Cast 吴念真等)
杨德昌一次诚心诚意的总结,厚重的题材和大气的表现手法,我得说他确实能够和侯孝贤,蔡明亮,李安一起代表台湾电影的最高水准。

 

12,Death of a President总统之死 (Dir. Gabriel Range,Cast George W. Bush)
这样的电影,我真的没话可说了,布什如果不气死也会头疼脑热几天,这个Range实在太可爱。

 

13,Confession of Pain 伤城 (Dir. 刘伟强,Cast 梁朝伟,金城武)
以前戛纳电影节给王家卫的待遇是《2046》虽然连样片都没有一样可以提前预约一个入围席位,我也学着给《伤城》一个同样的机会。

2006-12-16

汉江水起

 

1300万9千人在2006年观看了奉俊昊的第三部故事长片《怪物》,或者叫《魊》,这个数字是韩国人在电影院创造的,据说即便不用年底的最后盘点,这也将成为韩国历史上最卖座的本土电影。可以说奉俊昊在韩国乃至整个东亚的地位完全来自他的第二部作品《杀人记忆》,在这部电影中奉俊昊展示出他不逊于金基德、姜帝圭,许秦豪,朴赞旭等韩国顶级导演的电影手法,整部电影的节奏和悬念的把握都几近完美,我毫不犹豫的说,这是韩国2000年以来最好的三部电影之一。现在经过三年的精心打造,他投资巨大的新片《怪物》再次创造了奇迹,就像他本人一样,神速的成为韩国电影的代表。

 

据说大名鼎鼎的维塔工作室负责了部分特效的制作,所以除去最后放火的一段,整部电影里的特效都是很让人满意的。特效肯定是奉俊昊最头疼的部分,因为这不是一个导演力所能及的部分,只要你有足够的预算,能让维塔甚至工业光魔来为你操刀,那么观众就百分百会满意。除去特效,奉俊昊的剧本是很下功夫的,一如他的前作,电影的气氛一直都控制的很好,怪物的威摄力和亲情的伟大从来没有让人觉得这两个小时的片长有浪费,我像当年接受《杀人记忆》的震撼一样再次为之而惊讶。奉俊昊保持了他对韩国社会现状的关注,包括政府和普通民众在内的角角落落都是他镜头对准的地方,揭示政府的无能和人性的丑陋,他从来不会手软,只是不会那么表露,特别是在前作《杀人记忆》里他的镜头语言更含蓄。

 

坦白的说,奉俊昊这类编剧出身的导演是导演圈里发挥最稳定的一类,比如王家卫、许秦豪、岩井俊二、欧洲的作家导演们,虽然作品的水准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很少有大的失误。《怪物》的票房远超《杀人记忆》,但是那是因为商业味更浓而已,真正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我不认为它能达到《杀人记忆》的高度。特别希望那些正在沉迷于制作大片的中国导演们,好好来看看韩国电影人是如何制作出这样的大手笔的,认真的特效,认真的剧本,认真的表演,整套制作的水准都堪称世界级。电影好看才是正经,用‘裸替’来炒作或者垄断院线排他上映,只能说中国电影的制作正在像中国足球一样离国际水准越来越远了。我还是要在最后为奉俊昊鼓掌,期待新作。

 



2006-12-15

以假乱真的巅峰之作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和太多因素有关系,剧本,导演,演员,外景,数字技术,甚至是片名都会影响一部电影的水准。如果仅仅改善这诸多因素中的一个,似乎很难把整部电影的水平提高多少,伟大的导演不能挽救一个恶俗的剧本,伟大的演员也不能提高一个糟糕的导演,漂亮的布景和化妆更不能让平庸变成经典。可是我昨天看到的影片《总统之死》几乎做到了这点,而制片人对此也毫不讳言,无论从剧本、导演、演员还是CG技术来看我们都不能把这部电影看成成功之作,甚至都很难从每年欧洲发行的上千部电影里把它选出来,但是制片人和导演很明智的转换了一下主角的身份,故事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剧本其实蛮简单的:未来的某一年,美国总统被暗杀,FBI和Secret Service马上开始调查,诸多线索并没能帮助调查人员找到真相,最终总统之死成为悬案。说实话这样的题材和JFK太相似,不仅美国人看烦了,恐怕全世界的观众也不会为这样的故事买账。于是制片人和导演做了如下改动,不要虚构一个总统,就用布什,和总统相关的画面全用布什的新闻片里的素材,时间也不用太久,就在2007年。结果这个出人意料的创意完全改变了电影的样子,我觉得实在是太逼真了,如果有恶搞的电影奖项,此片绝对是最佳影片,真正的大师之作。

我们早就厌烦了银幕上的总统形象,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即便是映射克林顿的《原色》和《摇尾狗》也是照猫画虎的演,而《总统之死》则用真实的新闻片素材虚构了2007年发生在芝加哥的总统暗杀,第43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遇刺身亡,副总统切尼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整部电影都采用了记录片的形式,大量的影像资料穿插着很多当事人的访谈,前Secret Service特工,前FBI特工,犯罪鉴证专家,FBI分区主管,布什总统的贴身秘书,还有著名记者的访谈被剪辑到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甚至在宣布总统死亡时,使用了很多电视台的直播画面,连切尼的宣誓就职和布什的葬礼都被杜撰的惟妙惟肖。我实在是慨叹导演的手法,其逼真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假如我今天把一个人关到一个和外界隔绝的环境里给他放这部电影,他100%会认为布什真的遇刺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就算我提前知道这是一部虚拟现实的纪录片,可是观看的时候我还是被吓倒了,假的事情居然能拍得这么真!

2006-12-04

一百七十三分钟的一生



一百七十三分钟,一部电影的长度,和人的一生相比却微乎其微,可是看杨德昌的《一一》,我每次都有一种感觉,这一百七十三分钟似乎我走完了一生。杨德昌花费4年时间打造的这部家庭剧,对于我来说实在太厚重了,人生百态皆于其中,而与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和张艺谋的《活着》有所不同的是,杨德昌没有把镜头对在一个人的身上,也没有把故事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他只是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台北家庭里,展现给大家不同年龄段的几个家庭成员的生活。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很有可能经历这一家人所经历的事情:结婚,生子,争吵,婚外情,老人辞世,经济萧条,杨德昌能够把这些故事巧妙的摆放在短短的三个小时里,我不由得要慨叹他的剧本功力,也难怪很多人在评论这部《一一》的时候都用了‘精巧’这个词。

DVD封面上的男孩是洋洋,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孩子,他甚至会经常被女孩子欺负,在学校还经常被那个不明事理莫明其妙的老师训斥,但是爸爸妈妈都很疼爱他,可是他不喜欢被当作小孩子,他已经有自己的思考了。他会问爸爸奇怪的问题,让爸爸都答不上来,他会用照相机拍舅舅的后脑勺然后洗给他看,舅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拍,他说:因为你看不到啊,我拍给你看。第一次看《一一》的时候会觉得洋洋是个很怪的小孩子,但是后来我又会觉得洋洋也很普通,他也会小孩子气,也会恶作剧,他的那个阶段我们都经历过,只不过每个孩子迷恋的东西不一样,洋洋在照相,而我在玩橡皮泥。

婷婷是洋洋的姐姐,她在上国中,读书和学乐器是她主要的生活,在舅舅结婚的时候她还要照顾年迈的外婆,婷婷和她的弟弟洋洋一样的沉默,她和新邻居家的女孩莉莉交往的很好,她还为莉莉和吵嘴的男友‘胖子’传递信件,结果有一天‘胖子’给婷婷写了一封信,我从来都没有搞明白那个年龄的女孩子是怎么样的心理,反正婷婷从收到那封信开始喜欢打扮自己了。和‘胖子’约会的时候,婷婷其实并不明白什么是爱情,好奇和寂寞是她接受他的理由,在大桥下婷婷匆匆的给出了自己的初吻,可是很快她就发现‘胖子’又在楼下等莉莉了。

阿弟是洋洋和婷婷的舅舅,我喜欢这个胖子是因为他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人,他没有好的教育背景,他喜欢好高骛远,爱吹牛,没有原则,在新婚妻子怀孕的时候他跑到前女友的家里住,还告诉姐夫因为老婆怀孕时间太久,和前女友又是好多年的交情,方便的时候给“服务”一下。结果差点把他姐夫给笑死。阿弟投资的公司老板跑到大陆去了,把所有的钱席卷一空,阿弟最后只分得一块人家收藏的石头,谁曾想居然是块璞玉,一下子卖了一大笔钱,顺顺利利的把欠姐姐和姐夫的钱都还上了。电影里阿弟的妻子,前女友,死党们是这个社会上最主流的人群,他们没有固定的价值观,挣钱和玩乐是最重要的,在婚礼上哄闹,在满月酒宴上大打出手,满口脏话。最可笑的是他们最喜欢的粗口和闻名国内的‘京骂‘如出一辙。

敏敏是阿弟的姐姐,也是婷婷和洋洋的妈妈,她是个中规中矩的公司白领,在公司忙前忙后,回到家里还要忙前忙后,年迈的母亲突然中风,卧床不起,她每天组织家人轮流到老人床前和老人讲话,希望有一天老人能醒过来。可是几天过去了,老人一点起色都没有,而承受巨大压力的敏敏有一天当着丈夫的面哭了起来,她说每天回到家她都会和母亲讲话,但是忽然她发现她每天说的话几乎都是一样的,她每天过的生活也几乎是一样的,像个傻瓜一样,好像白活了。

NJ是敏敏的丈夫,一个台湾中产阶级,和朋友们合办公司。和他那些趋炎附势,作生意不讲信用的朋友们相比,NJ确实有点另类,他是那种难得的把自己的原则和理想保留到了中年的幸运儿,他做事情的风格和准则无疑是应该被尊敬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这样的处事哲学和生意经又是最不适合这个社会的,不论在台北还是在北京。当在小舅子的婚礼上偶遇昔日情人Sherry的时候,他好像忽然被什么击中了,完全讲不出话来,可能是周围的环境太过熟悉了吧,他连打个电话的勇气都没有,直到有一天去日本公干,他才和Sherry见面。在陌生的东京街头,他可以无所顾忌的和Sherry拥抱在一起,可以手牵手的在日本的街头漫步,杨德昌在这个桥段用了一段‘平行蒙太奇‘,NJ的女儿此时和’胖子‘也在约会,而他本人则和初恋情人一起回味当年的往事,两对恋人的场景和对话互相交错着,让我很是惊讶于杨德昌式的浪漫,Sherry和NJ的故事很容易就让我想起杨德昌和蔡琴十年的无性婚姻,真的难以想象这样的十年是如何度过的,蔡琴曾经说杨德昌是她心口永远的伤痛,而在杨德昌的心里又何尝不是。NJ就是杨德昌自己的写照,就在我以为他会留给NJ一段新的希望的时候,清晨,NJ再次敲响Sherry的房门,梦戛然而止,NJ不得不重新回到现实:Sherry再次不辞而别。回到台北他和敏敏说: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忽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有那个必要。

外婆最后还是安然辞世,一家人开始忙于给老人办理后事,而这个时候阿弟的儿子才刚刚出生。一家人怅然于葬礼上,小洋洋走到妈妈身边:妈妈,我可不可以和婆婆说句话?妈妈说:可以,去排队吧。

洋洋在婆婆病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和婆婆说话,于是这一次他写在了本子上,站在婆婆的遗像前他轻轻的读,他读的那段话是电影最后的‘点睛‘,是杨德昌对于他生活过的53年的一次小小的感慨:婆婆,对不起,不是我不想和你讲话,只是我觉得我能和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就像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有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也很想对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洋洋说‘我也老了‘的时候,我没有笑,我看到了10岁洋洋的无奈,不知道10年以后洋洋会像舅舅一样,还是会像爸爸一样,也许这就是杨德昌要我们想的。这一家人看似生活在一种平静中,像我们周围的每一家人,其实他们又都有各自的不平静。生活,不该像敏敏想的那样复杂,每天的生活可能就应该是一样的,我们从来都不该把生活想象的那么难以驾驭,像NJ的日本朋友说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难道我们每天早上都会害怕睁开眼睛吗?生活在NJ和敏敏那里变的复杂,可是在婷婷和’胖子‘那里就有点太简单了,我喜欢’胖子‘说的那句话,’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好像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喜欢把事情向简单的方向思考,婷婷会觉得世界对于她是不公平的,而等我们年老神衰的时候,我们又会把生活变的复杂,说来说去我自己都有点郁闷了,可能我也真的老了吧。

2006-12-03

风吹麦浪



2005年的7月28号下午4点,爱尔兰共和军集体放下武器,放弃武装斗争,开始进入和平进程。对于一个了解英伦三岛历史的人来说,这一天真的是意义重大,英国政府心目中曾经的第一“恐怖组织”终于放下屠刀了。其实说起’爱尔兰共和军‘,我不由得要肃然起敬,尽管这个爱尔兰的准军事组织曾经制造过上万起针对英国政府的骇人听闻的爆炸事件,但是关于他们的传奇故事还是相当精彩,好莱坞的当红小生科林·法瑞尔就是爱尔兰共和军的忠实拥趸,据说他的叔叔就是爱尔兰共和军的高级军官,11岁的法瑞尔就会使用AK-47和拆卸炸弹了。爱尔兰共和军的极端是最受诟病的,可是就像以色列的女总理梅厄说的一样,世界上没有一个文化是靠妥协和谈判来获得尊重的,此话听起来很武断其实很现实,正是爱尔兰共和军对英国政府的疯狂报复才换来了1921年爱尔兰自由邦的建立,才会有1937年爱尔兰的独立,才会有1949年英国政府的正式承认。

1921年,也就是达米恩被处决的那一年,之前他放弃了去伦敦做医生的理想,追随好友特迪加入了爱尔兰共和军。偷袭英国政府军,处决泄密者,坚决的支持爱尔兰议会,投笔从戎的达米恩很快就成为勇敢的战士。1921年爱尔兰政府和英国政府达成了停战协议,将除北方六郡以外的爱尔兰成立自由邦,享受高度自治,但是这样的决定并没有能让全部的爱尔兰共和军满意,分裂是从这一刻开始的,不少像特迪一样的人决定要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于是并入了爱尔兰政府军。达米恩在加入共和军的时候不是最积极的一个,但是这个时候他比谁都更坚决的反对’自由邦‘这样的妥协,他要的是完全的独立。现在他不仅仅成为英国政府的反对者,也成为爱尔兰自由邦政府的反对者,在被捕后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拒不接受政府的安抚,他最后的下场也只能是被处决,可悲的是下令开枪的正是他以前的好友特迪。电影《风吹麦浪》的结尾很平静,特迪痛哭不已,而达米恩的尸体无助的瘫倒,整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乃至若干爱尔兰人在这个世纪初的悲惨故事,却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不晓得这个’麦浪‘会不会正在象征爱尔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但是真的很感动我。

《风吹麦浪》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里边有英格兰人对爱尔兰人的蔑视和迫害,有令人发指的酷刑,也有政治斗争,达米恩在其中真的是很小的一个人物,最多算是一个小队长,他看上去一点也不强壮,没有《勇敢的心》里苏格兰人的凶蛮和强壮,当然,他瘦小的身体里迸发出的力量可不输给威廉·华莱士。《风吹麦浪》的故事其实没有很明显的政治企图,它只是讲述了爱尔兰独立的历史中的一小段,没有《勇敢的心》那样的浪漫英雄主义,它很真实的展现爱尔兰乡间的反抗斗争,还有那些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的年轻人,但是我收获的感动并不少于《勇敢的心》。据说王家卫领衔的2006年戛纳评委会在授予《风吹麦浪》金棕榈大奖的时候,意见出乎意料的统一,这是一部在娓娓道来中悄悄打动人心的好电影。

意大利人的花瓶




平心而论, 莫尼卡贝鲁奇的演技真的很一般, 特别是站在才华横溢的欧洲演员中, 更没有她的空间, 不过把美貌的因素加进来以后她马上成为意大利最有名的女演员了, 因为已经很少有人还记得已经老去的索菲亚罗兰. 在我看来贝鲁奇实在谈不上什么演技, 她的香艳形象已经根深蒂固, 在各种各样的影片中当花瓶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即便是她自毁形象的<不可逆转>还有内敛演出的<玛莱娜>里她依旧没法马上摆脱其妖艳的面容. 贝鲁奇的美貌不同于法国美女苏菲玛索和伊莎贝尔阿佳妮那样的冷艳, 她代表的是亚平宁的热辣, 她的性感不同于萨朗斯通美国式的肉欲, 她是欧洲式的雍容, 我超级喜欢她给卡纳瓦罗颁发欧洲金球奖的照片, 意大利最性感的男球星和意大利最性感的女影星, 真是香艳至极.

<你有多爱我?>是贝鲁奇和两大法国男星合作的喜剧, 情节很俗套, 我没有看出什么花样来, 有些幽默的情节倒是很有法国人的特色, 甚至连她和男人做爱发出的声音都要像歌剧一样, 当然导演特意为几乎所有的床戏都配了歌剧的音乐. 整套电影围绕着金钱, 性爱, 婚姻这样的老套话题, 有那么一点点性喜剧的特点, 但是法国导演肯定不会甘于堕落到美国厕所喜剧的地步, 于是在我看来倒是有点不伦不类了. 好在有贝鲁奇在, 她的性感出镜还是不枉此片的, 呵呵。

2006-11-28

第九部



Luc Besson,吕克·贝松, 法国大导演, 但还谈不上‘大师’。 每个人在各自的行当里都有自己的位置, 吕克·贝松令我尊敬,但是他和贝尔托卢奇、文德斯不是一个类别,他不去思考那么人文的层次,他不能和他们一样成为‘大师’,他也和伯格曼、费里尼不是一个类别,他不用以人类的角度去拍电影,他也就不能和他们一样成为‘传奇’。吕克·贝松就像一个电影传教士一样,他拍摄好看而又有趣的电影,充满诚意和感性,他热爱电影但是他不娇惯电影,所以他才会说:电影,只是一片阿司匹林,当然我把它改了,因为我觉得电影或许像他说的一样救不了谁的命,但是它真的不仅仅是一片阿司匹林。

喜欢吕克·贝松的人,通常都是刚开始喜欢电影的人,这个法国电影人不仅仅喜欢导演电影,他写过更多的剧本,他投资过更多的制作,他提拔了不知多少年轻导演,前一阵子华裔法国导演戴思杰的新作《植物园》就是吕克·贝松做的制片人。这个可爱的法国人曾经扬言自己只会导演十部电影,天晓得当初他是一时兴起,还是有意炒作,反正我希望他能够食言,因为没有他以后,我会觉得法国电影太傲慢了,以至于就要失去电影的乐趣了。

前八部吕克贝松电影,我看过5部:《碧海情天》,经典;《尼基塔》,好看;《第五元素》,好看;《杀手里昂》,经典;《圣女贞德》,一般。第九部作品是吕克贝松电影中拍摄最低调的一部,低调到发行此片时我以为新闻写错了,原来计划的第九部是动画片才对,现在看来老吕是要用动画片来做收山之作了。低调的《天使A》的故事也确实低调,总体看来是一部很精致的小品电影,有点像饭后的甜点,喝着淡茶,吃着小点心,安安静静的欣赏这样一部吕克贝松的电影是周末最惬意的事情了。

就我以前看过的吕克贝松电影来看,这还是他第一次把一个真正的小人物当作他的主角,一个北非后裔的法国人,一个游手好闲的街头小混混,在欠了一屁股债之后走投无路的站在桥上,打算跳河自杀,考虑到他要跳的是塞纳河,考虑到塞纳河畔的美景,我还是羡慕了他一次。当然,更大的羡慕马上来临,美丽的天使A来到他的身边,上帝真的是太会安排了,安排了这么一个迷人的守护天使在安德烈的身边,一放就是30年。现在回天无术的天使不得不亲自出马来摆平安德烈面前的困境,还钱其实倒不是最重要的,天使不得不教会安德烈什么是‘爱‘,这话说出来的时候是很生硬很俗套的,可是怎么想都觉得蛮有意思的,安德烈气坏了守护他的天使,以至于她化身为凡人来帮忙安德烈继续活下去。

这个街头小混混安德烈其实是很可爱的:因为要躲债他跑到了警察局,问正在擦枪的警察能不能把他关进监狱两三天以躲避债主,结果被警察们横着就扔出来了;不得已站到桥头打算跳河,结果旁边有个美女(就是天使A)也跳河,他不得已先跳下去救美女,气喘吁吁的把美女救上岸以后问美女为什么跳河,美女说因为失眠,结果把安德烈气坏了,“因为这么小的事情,你就跳河?”;美女比安德烈高半头,站在镜子前看很滑稽,安德烈没有好气的说,我不习惯被女人搭着肩膀;美女后来告诉安德烈她是个天使,结果说完安德烈就笑翻了,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这是个不相信美好的家伙,他不懂得尊重,不懂得诚实,也不懂得爱情,他眼中的世界是丑陋和邪恶的。可以想象天使来调教这样一个家伙有多么困难。

这部电影才一个半小时,但是几乎通篇都是安德烈和天使絮絮叨叨的对话,哪怕没有天使的场景也有安德烈的独白占据,如果不喜欢听法语千万别来自寻烦恼,可是我觉得法语比德语和英语好听多了,特别是带上法国式的表情和动作,简直可爱到家了。

吕克贝松倒是不排斥大团圆式的结尾,这一次也不例外,只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拍天使的电影总是黑白的,难道就是因为天使眼中的世界本身就是黑白的?还是因为这样才会有情调?不过看上去黑白的巴黎和黑白的塞纳河就像彩色的一样漂亮。

2006-11-25

金基德的歇斯底里

 

以前托一个香港的网友帮我买<东邪西毒>的原声大碟, 结果她遍寻香港而不获, 令我很是意外, 倒是她很坦然的说, 在香港没人看王家卫.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王家卫在香港几乎没有市场, 即使香港金像奖对他推崇备至也没有用, 港民根本不买他的帐. 后来在韩国找到了他的'知音', 金基德, 他在接受<看电影>的采访时曾经说过在韩国没人看他的电影, 即便是他在欧洲三大电影节拿奖拿到手软也对于改变他在半岛内的形象无济于事. 其实金基德并不像内地娱乐媒体说的那样争议性, 他只是韩国电影多样化的一类而已, 他喜欢小成本的制作, 自己撰写剧本自己导演, 基本不用大牌明星, 也没有御用演员, 他也不像很多韩国导演那样偏执于电影的完美, 他更注重电影传达出来的思想.

 

看金基德的电影有的时候很像看蔡明亮的电影, 安静的有点令人不舒服, 通常没有很多配乐和对白, 看他们的电影就像看网上的偷拍视频一样, 主角们在镜头下生活着, 有喜怒哀乐, 也有色情和暴力, 导演给出的信息很多, 但是不带有什么明显的态度, 就是让我觉得很冷静的在审视某个故事而已, 至于其中的思想需要我自己来领悟. <漂流欲室>, <收件人不明>, <空房间>这些电影可以说是很金基德的, 带有他很浓重的个人特色. 今天看到了他的最新作品<时间>, 可以说让我吃了小小一惊, 金基德在电影里第一次营造出一种急躁和紧张的气氛, 男主角不知所从的样子, 还有女主角的歇斯底里, 都有点不同于以往我看到的金基德.

 

歇斯底里是从电影一开始就出现的, 女主角顺熙和男主角智友是相恋两年的情侣, 随着时间的流逝, 顺熙开始变得敏感和易怒, 她无法忍受智友看咖啡厅里的女侍者, 更无法忍受他和停车的女孩说话, 她不停的质疑智友对自己的感情, 令智友面对她的时候有些无所适从. 而顺熙最终无法忍受这样的猜疑生活, 毅然决定离开智友, 她烧掉了自己以前的照片, 搬出自己的公寓, 在一家整容所进行了全面的整容, 给了自己一副全新的面孔. 在分开六个月后, 智友再次和顺熙相遇, 但是他不知道眼前的女孩就是他曾经心痛不已的顺熙, 他以为开始的是一份新的感情, 而顺熙则又开始担心起他是爱着以前的自己还是现在的自己, 总之这个女人开始陷入了真正的歇斯底里, 她开始疯狂的考验智友到底喜欢哪个顺熙. 金基德电影的主角如果生活在我们周围, 那一定是个怪人, 比如那个卖酒也卖身的哑老板娘, 比如那个为死去朋友的嫖客还愿的女孩, 比如那个喜欢住在空房间里的广告男孩, 他们或者她们都很孤独寂寞, 很多时候真的很像蔡明亮镜头下的小康, 莫明其妙的失语了.

 

金基德这一次很明白的把自己的主题写在了题目上: 时间, 时间是在不停流逝的, 但是金基德认为时间还会回到最后的起点上, 于是电影的开始和结尾他做了这样的处理.换句话说, 金基德的时间其实没能改变什么, 即便花了6个月的时间来改变自己, 但是顺熙依旧没有能够改变自己的爱情, 最后还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我想起<重庆森林>里金城武说得对, 所有的东西都会过期. 据说爱情的保质期是18个月, 顺熙只是不想让它过期而已, 但是她选错了做法.

2006-11-24

米兰之痛

米兰提前一轮从欧冠小组赛出线了,用《体坛周报》的标题来说就是“用最郁闷的方式出线”,在客场败给雅典AEK之后由于另外两个对手战成平局,米兰提前出线,甚至还是小组第一。我不知道该怎么来庆祝这样一次出线,米兰带来的郁闷其实又何止这一场。

从伊斯坦布尔那一夜开始,米兰的势头其实就已经开始下降,虽然后来也曾在圣西罗痛杀尤文图斯,血洗拜仁,可是每个米兰球迷都能看到米兰身上的气息越来越衰老。斯塔姆是雇佣兵,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会离开;鲁伊科斯塔是葡萄牙的10号,也是佛罗伦萨的旗帜,他的心不是红黑色的,是紫色的,于是他也离开;舍瓦是米兰球迷心中说不出的痛,他曾经有希望和7号球衣一起终老米兰,可是他以一个荒唐的借口去了斯坦福领他每周13万英镑的周薪,他们都在这个夏天离开,相应来替代他们的是博内拉,古尔库夫,奥利维拉。我欣赏博内拉对米兰的崇拜,我也欣赏古尔库夫信心十足的直传,我更欣赏奥利维拉勇敢的穿上7号球衣,可是很多时候仅仅勇敢是没有用,甚至年轻也经不起敲打。看过输给雅典AEK的比赛再回看三年前圣西罗的皇马之战,鲁伊潇洒的60米直传,球到之处7号球衣闪动,两个人珠联璧合的表演征服了整个欧洲,1:0,米兰击沉银河舰队,真是恍如隔世。

06年的夏天属于里皮的意大利队,属于马特拉奇,属于格罗索,属于卡纳瓦罗,属于那个伟大退役的齐达内,甚至属于精彩解说的黄健翔,可是不属于米兰。丑闻和阴谋成为米兰的恶梦,三个球星离去,米兰匆匆组队开始欧冠资格赛,我们甚至以为冠军依旧属于米兰,可事实证明已经开始滑坡的米兰在失去历史第二的射手后完全失去了前一个赛季打进85个进球的魄力和信心。连续的0:0接着演变成连续的主场失守,我们的红黑军团开始变成保级军团。当然,落魄豪门并不耻辱,我们也曾被尤文打进半打球,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坚持,我们还有卡卡,吉拉,PIPPO,还有皮尔洛和加图索,贵为世界冠军的中场和锋线。
不过说实话,再怎样经历过沉浮,看米兰输球也是很痛苦的事情。看到卡卡无助的在场上努力,还有皮尔洛步履沉重的跑动,我知道米兰已经无力再谈冠军了,能连胜都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和我一样的米兰球迷老吴也开始玩FIFA07,我们热衷于在游戏里建立我们新的米兰王朝,我们称之为“FIFA意淫”,呵呵,这是我们打发痛苦时间的有效办法。我在FIFA07里打的第一场欧冠,刚好是在斯坦福桥对阵切尔西,我甚至以为这是游戏特别的设置,就想梦里一样看到这一幕,我开始很直接的面对一个蓝色的7号,感谢EA的天才程序员们逼真的模拟了那熟悉的动作,我的米兰在虚拟的世界里和英格兰最强的球队对弈,第45分钟古尔库夫一脚远射锁定胜局,1:0,米兰从斯坦福桥全身而退,退场的时候内斯塔还拥抱了舍瓦,呵呵,基本上99%属于意淫了。

Forza Milan!

2006-11-19

植物园


看戴思杰的这部<植物园>的时候, 让我感觉很像看袅袅轻烟中的李小冉, 或许这就是导演所希望的一个环境, 就像风靡全球的<断背山>一样, 他给李明和程安安也找到了她们自己的'断背山': 昆林植物园的暖房.

李明刚刚来到这个植物园的时候, 很不适应那个刻薄的植物学家, 唯一能让她留在植物园的原因就是植物学家程教授的女儿程安安对她的关心和照顾. 我很喜欢李明第一次在暖房看到程安安做香熏的那一幕, 李小冉没有找所谓的'裸替', 而是亲自上阵, 她侧卧在香熏之中, 迷人的睡姿, 浑身都散发出成熟的性感, 我很惊讶于这个早已不同于<别了,温哥华>中的李小冉, 而那个每天耳濡目染于法式浪漫的中国导演则打造出这个很类似于<晚娘>的那种湿漉漉的香艳镜头. 女人爱上女人也许真的和男人爱上女人一样, 程安安的美丽和性感一下子打动了孤独的李明, 这个从小生活在孤儿院的女孩第一次感到了爱情的萌动.

扮演李明的Mylène Jampanoï是一个中法混血的女孩, 令人痴迷的眼神和性感的双唇似乎从来都是法国女人的招牌, 当她盯着李小冉看的时候, 我不得不承认她的眼神就足以完成所有的表演了, 相比之下李小冉还是嫩了一些. 两个女孩初吻的那场戏拍的也很美, 李小冉扮演的程安安把自己裹在一张浴巾里, 悄悄走到在洗澡的李明身后, 轻轻的抚摸她的后背, 接着她走到李明的面前, 背对镜头, 浴巾滑落到地上, 程安安留给观众一个很美的背部全裸镜头, 接着她走近李明, 两个女孩轻轻的吻起对方. 到此为止, 导演把观众带进了一个如梦境般的爱情故事, 两个美的不可方物的女孩在一个处处飘着植物香气的地方坠入爱河.

但是当两个人的恋情开始接受环境的考验的时候, 戴思杰很显然没有李安或王家卫的功力, 气氛和节奏都不如前面那么脉脉动情. 程安安的哥哥的角色加入以后, 很多情节的发展都有些牵强, 为了和安安能厮守在一起, 李明嫁给了安安的哥哥, 却被发现已经不是处女, 于是安安的哥哥愤然离去. 安安以为这样也可以和李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时候, 父亲程教授发现了她们在暖房中的秘密, 在一片混乱中, 程教授心脏病发作而亡, 两个备受谴责的女孩因此被送上了法庭. 结尾的时候, 两个女孩被执行死刑了, 按照李明的遗愿, 孤儿院的院长把她和安安的骨灰一起撒在了她们一起许愿的小河里, 她说这样她就能和安安永远在一起了.

戴思杰导演在法国定居, 在法国学习电影, 他的镜头语言有一些法国式的气质, 特别是有Luc Besson来做制片, <植物园>的整体效果是一流的. 可惜剧本方面的功夫做的不是那么好, 整体的节奏感也稍欠火候, 所以虽然被国内媒体称之为'女版断背山', 但是相比之下的水平还是稍差了一些, 李安的脉脉情深贯穿全局, 最后看到那件衬衫的时候全剧的感情到达高潮, 催人泪下, 可惜戴思杰没能把握好全局, 电影多少有点结尾匆忙. 不过除去导演的因素, 我认为两个女主演还是很出色的, 李小冉和Mylene的几场对手戏有点点惊艳的味道.

2006-11-11

千里之诺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足球和电影, 我回答他说: 足球很像生活, 现实得像地狱; 电影很像梦, 美好得像天堂. 在足球的世界里也有美好存在, 但那是点缀, 是为了凸现足球的现实主义色彩, 我们在欺骗, 愚弄和弱肉强食的足球世界里寻觅那一丝宽慰, 尽管更多的时候我们得到的是扼腕叹息, 就在巴蒂斯塔被踢断肋骨击碎门牙的时候, 就在巴乔踢飞点球的时候, 就在巴斯滕29岁告别足坛的时候, 我们发现我们是多么渺小, 因为这一切虽然并不美好可是却无法挽回, 所以无数人会在这样的时候说: 这就是足球. 电影和足球不一样, 它通常会很善意的欺骗我们, 用Brian De Palma的话说就是每秒钟欺骗我们24次, 电影会给我们一个梦, 或许也会有恶梦, 但是我们喜欢它描述的那些我们在生活中找寻不到的美好, 就好像梁朝伟在昏黄的路灯下对张曼玉幽幽的说'如果有多一张船票, 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就好像朔太郎站在艾尔斯岩的风中将双手放开, 我们永远都不知道电影的下一帧会带来怎样的感动, 即便是你不会喜欢的一幕, 你依旧可以选择走开, 而不会像足球那样不可挽回, 这就是我喜欢电影的原因.

<艾斯卡拉的三次葬礼>就描述了生活中无法找寻的美好, 或许也有一些是现实中的不幸吧, 但是当美好的事物出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更愿意忘记那些不幸. Tommy Lee Jones第一次导演电影就选择了西部片的类型, 尽管没有<断背山>那么颠覆, 可是这也决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西部片, Lee Jones请来了<21克>和<爱情是狗娘>的大编剧Guillermo Arriaga来编写剧本, 使得我原有的期待就更加有了保证. 艾斯卡拉是成千上万的墨西哥非法入境者中的一个, 没有绿卡, 甚至英文也说不利索, 但是在给皮特工作的时间里和皮特熟识, 可我不确定他们这样的交往是否能称得上是朋友. 沉默寡语的艾斯卡拉就像一个标准的非法入境者一样, 他不是来享受生活的, 他也不是来躲避什么的, 他只想认真的工作, 将自己的血汗钱攒下来然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好好的过日子, 他和皮特说得最多的一次就是告诉皮特如果某一天他死在了美国, 希望皮特能把他的尸体带回家乡, 安葬在那个他心目中最美的地方.

皮特肯定没有想到他答应下来的这个承诺, 很快就要去兑现了, 边防巡逻队新来的迈克在一次巡逻中误杀了艾斯卡拉. 这个猥琐的家伙从一出场就让我很不喜欢, 在抓捕非法入境者的时候他甚至打断了那个墨西哥女人的鼻梁, 他的妻子在做饭的时候也要满足他变态的性需求, 在巡逻空闲的时候他就拿出色情画报和空的咖啡杯来手淫, 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渣一样的家伙夺走了那个见到女人都不知道怎么说话的墨西哥人的生命. 我更愤怒的是他很草率的偷偷埋葬了艾斯卡拉的尸体, 以为可以逃脱责任. 接着无所事事的政府根据一对猎人的报告, 重新取回了艾斯卡拉的尸体进行解剖, 可是其实没有人真的关心这个非法入境者是怎么死的, 走完了必要的行政流程后他们很快就第二次埋葬了艾斯卡拉.

皮特是被艾斯卡拉托付过后事的人, 他要求警长严惩凶手, 却被拒绝. 固执的皮特闯进了迈克的家里, 绑走了迈克, 并挖走了艾斯卡拉的尸体, 他要遵守那份约定把朋友的尸体送回千里之外的墨西哥家乡. 三匹马和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是皮特远行的家当, 他绑着那个懦弱的凶手迈克, 穿越森林和荒漠, 朝着艾斯卡拉当时和他说过的地址进发. 我一点都没有感觉到两个人之间的友谊有多么深, 可是那份承诺的重量是难以衡量的, 坦白的说这样路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皮特甚至可能为之付出自己的生命. 皮特是那种很典型的牛仔形象, 有点粗鲁不讲道理, 但是他的心中自有一份正义, 他知道该怎么对待好人和坏人, 他答应别人的就一定要做到, 在这样一个喊出'诚信为本'都会被人嘲笑的时代, 皮特的仗义真的有点格格不入了, 我像这就是我在电影里所期待的那种美好吧.

在到达了期望的目的地以后, 皮特忽然发现原来艾斯卡拉在墨西哥也没有家, 他是那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从地上捡起一张照片就会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假装那照片上的就是他的家人, 有的人会以为他在欺骗别人, 其实在我看来他更想欺骗的是他自己. 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憧憬中的艾斯卡拉在死后也给皮特出了一个难题, 那个所谓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其实是不存在的, 那里只是一片乱石岗. 皮特认真的选择了一个地方, 把艾斯卡拉第三次埋了下去, 在简易的葬礼结束后皮特放了战战兢兢的迈克, 那个可笑的巡逻员落荒而逃的时候肯定猜不透这个古怪的老牛仔在想什么, 其实又有几个人能明白实现这样一个承诺的意义何在, 也只有在Lee Jones心目中的西部才会有这样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有点荒芜, 有点莫明其妙, 有点不知所云, 就像我现在的写的文章, 可是有那么一点点东西在我内心的深处轻轻的震了一下, 呵呵, 可能Lee Jones也有同感吧.

2006-11-04

{数学之美}

 

这个名字是从google的研究员吴军那里借来的, 本来这是他的一本著作的名字, 我不知道他是否出版了这本书, 不过我在googleblog上看到了连载, 很为其着迷.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学习加减乘除, 我就和数学再也没有分开过, 不管是自愿的, 还是被迫的, 反正一路学来, 一路数学相伴. 从简单的方程式开始, 有三角函数加入, 接着会有微积分, 还有线性代数和概率论, 学习程序设计和计算机检索, 我又要学习离散数学, 似乎这段关系也跨越了差不多1/4个世纪了, 可惜我还真的在读吴军的连载前没有发现过"数学之美". 我不确定是独生子女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或者干脆就是应试教育的毒害, 我失去了一段本来会很美好的relationship.

 

实际上, 我从来没有低估过数学对于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贡献, 以及它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可是从小开始就埋头于苦算的我却是真的很难爱上它. 我很羡慕那些能熟练的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思考的人, 特别是在我做程序设计这一行当的时候, 我愈发的感到没有数学功底的程序员就像是一个不懂汽车工作原理的司机一样永远都不能真正的驾驭自己的工作. 以前曾经在马特达蒙成名的电影Good Will Hunting里见识了一位数学天才, 看到他解开数学系的高材生们束手无策的方程式的时候, 真的感到浑身的舒服, 还是第一次发现解方程式也会这么酷.

 

Proof, <证据>这部电影据说是改编自一部很出名的百老汇舞台剧, 其原著曾经获得普利策奖, 应该说从出身上讲, 它是无可挑剔的"贵族血统", 何况辅以如此一个奥斯卡级别的阵容, 我真的难以找到理由来拒绝它.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 数学天才的父亲因为精神分裂症在晚年备受煎熬, 作为父亲最疼爱的小女儿放弃学业在家安心照顾父亲, 在父亲离开人世后, 父亲的学生从遗物中发现了一本记录着惊人数学论证的笔记, 围绕着这本不知出处的笔记, 女儿的神经也开始变得不稳定, 她开始尝试着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 我不好确定这算不算一部成长电影, 不过它对于人心路历程的探讨是很深刻的, 我最钦佩的是那些执着的数学家, 他们没有豪华的汽车和舒适的大房子, 他们被叫做"粉笔怪人"或是"书呆子", 但是他们的生活是充实而又单纯的, 他们甚至组成了一个摇滚乐团, 当然他们唱得很糟糕, 不过他们有一个主打歌, 叫'i', 呵呵, 就是虚数的那个i, 这个歌超级简单, 就是站在台上3分钟, 什么也不做, 也只有那些内行的人才能明白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电影中有这样的一个桥段: 女儿catherine在父亲的劝说下放弃垃圾杂志, 重新开始数学研究, 她翻阅书记, 奋笔疾书, 导演用了一连串快节奏的快切, 怎么说呢, 那一刻我发现了数学之美.

2006-11-03

你是我的命运


看青龙奖颁奖典礼的时候,主持人说《你是我的命运》让整个韩国哭成泪海。这样的评价让我很久都没能提起兴趣来看这部电影,因为一向很抵触这种煽情电影,我喜欢那种小河流水似的脉脉温情,或者就要神经质式的歇斯底里,太煽情的作法总是很令人想起央视的倪阿姨,我们会说这种电影很“倪萍”。晚上的时候我的头疼病犯了,我多年来治疗自己的头疼都是看碟,这次也需要挑一部来救命。从我的碟库里搜索了一遍,最后还是决定看一部被封存的电影,试试运气,我挑了这部《你是我的命运》。名字好听,演员还是我喜欢的全度妍,我只是有点忘记了当年青龙奖上对它的评价。

 

电影的前一半是很普通的爱情情景剧,傻乎乎的养奶牛的农民石中爱上了咖啡厅的小姐银河,这可真的是个’小姐‘,她说去送外卖其实就是出台。银河在风月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有个傻小子说喜欢她绝对不是新鲜事,所以她开始没把傻乎乎的石中当回事。可是石中可爱就可爱在这个地方,他思维简单,考虑问题没有那么多分支,喜欢就是喜欢,他送的礼物都有特色,每天两瓶鲜牛奶,一束野花。花费了不小的努力之后,银河真的喜欢上了实诚的石中,这样的女孩现在看来真的算是个另类了,石中不会浪漫,不会花言巧语,他就会看着银河傻呵呵的笑,最重要的是他才不在乎银河以前是做什么的。两个人很快就结婚了,婚礼上石中唱的手舞足蹈,看到的人都知道石中是真的高兴了,就像电影海报上写的:我很丑,但是我有个漂亮媳妇。

 

可是石中可以抛弃银河的过去,银河的’过去‘却没有放过她。前男友,或者说是前客户的来到,打乱了石中的美好生活,他被人威胁要带走银河,并将银河的过去公之于众,可怜的石中马上拿出自己的积蓄,并压上了自己的农场,要换回自己的媳妇和自己的生活。我不得不慨叹这样的事情真是充满我们的生活,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总是那个被第一个伤害的。银河知道这些以后无法再来面对自己深爱的丈夫,她毅然出走,决心用自己来挣回丈夫的农场。

 

石中看到银河留下来的信,泪流满面,他疯了似的冲出去寻找银河,可是整整一年过去后他都没有找到。直到有一天,电视新闻里他看到了银河,一个因为卖淫被捕的’小姐‘,一个在一年里’接待‘了一千多个男人的’小姐‘,一个几乎用自己的身体换回自己丈夫的农场的妻子,石中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的家人无法忍受这样的媳妇,他们痛斥了石中和被关押的银河。这个时候的银河已经被检验HIV成阳性,所有相关的人都因此开始疏远石中,对于艾滋病的恐慌开始把石中孤立起来。伟大的爱情总是有它特别的背景,这一次也不例外,石中才不会想那么多,他对母亲说他要和银河死在一起,这个可爱得有点像帝国大厦上那只猩猩的男人真的开始感动我了,他甚至喝毒药来和母亲对抗。

 

石中被救了回来,但是嗓子不能发出声音,他来到看守所看望被判入狱2年的银河,隔着玻璃窗他傻呆呆的望着银河,却没法说什么,银河冷冷的说”忘记我吧“,起身就要离开,石中着急着说话,可是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纸条,上边写着一行大字:石中永远都爱银河,纸条拍在玻璃窗上的时候,银河的眼眶早已都是泪水,她忍着回头离开探望室,这个时候石中发出沙哑的喊叫声,银河才发觉丈夫的嗓音有问题,”你的声音怎么了?“她回到玻璃窗前关切的看着丈夫,石中拆开通风口的风扇,把手伸了进去,银河哭着拉住他的手,两个人都没法再放开对方。我猜被称为把整个韩国哭成泪海的桥段应该就是这个地方吧。

 

电影结尾的时候,银河出狱了,在门口接她的是她至亲自爱的石中,石中笑得就像两个人结婚那天一样,我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度过,但是石中的执着一定能让银河幸福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因为石中对银河说过:你是我的命运。


2006-10-20

分手男女

 

"分手男女", 这个名字一出现在画面上, 我就知道这部电影的风格了, 更重要的是这可是Jennifer Aniston和大帅哥Brad Pitt离婚后的一部敏感之作. 电影的主题就是分手, 而且就是这对金童玉女那种暧昧的分手, 那种藕断丝连的分手.反正他们的分手不像Nicole Kidman和Tom Cruise那么大方, Jennifer也没有Nicole那么光明正大的说:我依然爱着他, 可是周围的人都等着他们复合.

 

这个情节像极了<分手男女>中的故事, 男主角Gary和女主角Brooke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日积月累, 最终在一次家庭聚会之后爆发了, 原本可以忍受的事情这一次变得没法收拾了, 双方开始疯狂的指责对方, 理由各式各样, 千奇百怪, 甚至连对方兄弟姐妹的性取向和私生活也成为攻击的对象, 总之, 这个时候对方完全没法被自己接受了, 马上分居, 接着就是分手.

 

可是如果真的顺顺利利的分手了也就好了, 两个人情难断爱难舍, 就是欲罢不能, 但是谁也不能向对方示弱. Brooke听从自己女老板的建议跑去做了一个舒舒服服的spa, 然后赤身裸体的从卧室里出来跑到厨房拿啤酒喝, 把Gary看得差点把眼珠子掉下来, 接着Brooke开始不断的约会帅哥, 作为报复, Gary请死党带着两个辣妹来玩脱衣扑克, 最后大跳膝上舞. 两个人的行为毫无疑问的伤害了对方最后的感情. 如果换了中国人或韩国人, 还真的不好说怎么收尾, 可是美国人天生的不按规律出牌的习性就在这个时候显现了出来, 两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依然爱着对方, 可是既然已经决定分手所以分手还是要继续的, 所以Gary一心扑到工作上, Brooke外出旅游换换心情, 接着开始各自的生活, 最后的结尾很像<东京爱情故事>的结尾, 男女主人公再一次偶遇在街头, 尴尬, 欣喜, 各种各样的心情肯定都涌上来了, 两个人互相吹捧了一下对方的情况, 最后相约保持联系. 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的分手, 就像美国式的邂逅一样, 平淡的就好像肯德基的炸鸡一样没有特点, 据说这就是美国式的快餐爱情.

 

电影拍的很有趣, 是那种很适合一群朋友围在一起看的片子. 里边最精彩的是两个人吵架的场面, 我从来都是喜欢这样的场景, 最好看的是<美国美人>里Kevin Spacey和Annette Bening在餐桌上的大战, 还有Closer里Clive Owen和Julia Roberts恶毒的相互辱骂, 如果要再加一个凑上三大情人对骂的话, 应该是<克莱默夫妇>里的Dustin Hoffman和Meryl Streep的精彩争吵.

2006-10-17

重回巴黎

 

足球的世界里从来不缺少大师,可是殿堂级的贝利怎么看也像个劳动模范,他的邻居马拉多纳又太愤青,欧洲大陆的贝肯鲍尔身上教科书的味道太重,而克鲁伊夫更像个激进的改革家,至于刚刚退役的法国当代大师齐达内则更像是工人阶级的代表,于是巴乔在这样一片绿色的舞台上就愈发的显得那么与众不同,那是一种属于意大利人的慵懒和情调,没有荷兰人那么叛逆,也没有法国人那么傲慢,意大利人的浪漫从来都不是给外人看的,就像巴乔的忧郁,那是地中海的本色,你永远都不可能在罗纳尔迪尼奥的身上找到这样的气质。

 

这种气质在于一种自信,一种信仰,还有一种不羁,就像巴乔获得那本不存在的点球,他直接将球踢向守门员,然后转身离去;就像帕索里尼在《索多玛的120天》里把那一车的粪便推进了餐厅,然后给每个人满上一盘;就像贝尼尼在获得奥斯卡奖后跳上了椅子,在一群衣冠楚楚的“美国绅士”面前窜上了领奖台。不论是足球还是电影,意大利人都有自己的哲学,这种哲学不是戈达尔和特吕弗的新浪潮,这种哲学是意大利人自己的文艺复兴,好比那个永远都不下船的钢琴师1900,你甚至觉得他有点固执,有点死板,但是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坚守,在这样的执着中他们得到无穷的乐趣,像卡纳瓦罗在世界杯的比赛中对巴尔扎利说“好好玩吧”,也像老放映员留给toto的“接吻剪辑“,有一天当你坐在电影院里看到这段剪辑的时候你不得不慨叹电影的美好,也感叹意大利人的浪漫。

 

1972年的巴黎桥头,马龙白兰度邂逅了米娅施奈德,在一间空荡荡的公寓里,他们疯狂的做爱,而那个时候甚至没有任何一件家具,即便在结束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荒诞的故事就开始在这样的公寓,后来也结束在这公寓的阳台上。贝尔纳多•贝尔托鲁奇在巴黎完成了这部旷世之作后又转而来到中国,在故宫他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搬上了银幕,意大利人极富人文色彩的镜头成就了又一部经典。

 

三十多年后的2003年,贝尔托鲁奇再次回到了巴黎,这一次他把镜头对准了三个年轻的电影爱好者,我猜他一定找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一对暧昧的双胞胎兄妹西奥和伊莎贝尔把从美国来法国学电影的马修带回了家,然后趁父母出门的时间,三个人在家里玩起了疯狂的游戏。马修开始慢慢的看到了兄妹间不同常理的举动,随着他爱上了伊莎贝尔,三个人开始变得隔阂,这个时候恰好就是1968年的5月,法国爆发了学生运动,在这样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躲在房间里偏安的三个年轻人也失去了控制。

 

贝尔托鲁奇在电影里插入了很多老电影的片段,可惜我才疏学浅,大部分都不知道所以然,所以失去了很多乐趣。


2006-10-04

CSI教会了我们什么

 

看《教父》的时候学会一件事:我们能够杀掉任何人,现在看CSI后就能够明白了第二件事:我们能够不留痕迹的杀掉任何人。从verycd的论坛上摘来了躲避CSI的14条准则:

 

1 杀完人后,汽车不能要,最好不用车,实在要用请用偷来的车办事。

2 当天穿的衣服鞋子不用洗,直接烧掉,灰可以丢掉。

3 丢垃圾不能丢家门口,应该坐公车随机到一个地方在丢掉。

4 身上不能有犯罪时留下的疤痕,抓伤。如果有应对伤口进行二次伤害,造成其他伤害假像,轻者应立即治愈。

5 犯罪现场不要留下指纹,气味和你身上一切可以留下DNA的东东。

6 最好用无味酒精等物品烧掉整个犯罪现场,烧的越彻底越安全。(来得及烧房子,来不及就烧尸体,+磷可以被误认为自燃)

7 杀人要随机,不要与被害者有任何关系。

8 杀人前用假护照假ID入住不知名的汽车旅馆,遇到有监视系统的地方带上假发,墨镜或帽子

9 杀完人后离开该州,不要停留,最好搭高速公路的私人便车,以免cop在机场火车站用旅客登记名单查到

10 若不幸CSI找上门来聘请律师和他们对话,自己不说一个字

11 不喝CSI的水,不吃SCI的食物。以免留下指纹,唇印或DNA

12 去大街上捡些垃圾,去理发店捡点头发,丢在犯罪现场,干扰证据收集

13 杀人放火时身上的一切东西都必须是超市里到处都可以买到的物品,包括鞋袜,Make up,和食品。不能有只有某地才生产的物品在身上。

14 用枪犯罪的,枪用完就丢(最好路过工厂丢进熔炉),熟悉弹道学,毁灭现场掸道痕迹。

 

其实,根据我看CSI已经六季以来的经验,还可以补充上若干,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来做点什么来检验我的理论了。现在我需要一个名单......

 

2006-10-01

断点

张敬轩的《断点》里最好的一句词是:虽然你已经不在我的身边,我还是祝福你过得好一点。在某些特别的时候,听起来很有意境,也让人开始装得很洒脱。我这个时候又重新放了一遍,希望我能舒服点,刚刚关掉电视,看到了米兰连续的第三场0:0,在锡耶纳的禁区里米兰的红黑队服晃动着,我在捕捉那个熟悉的身影,虽然我知道这都是徒劳的,但是这样的寻找多少让我欣慰一些,是的,他已经不在了,虽然7号依然在努力,可惜那不是他。比赛结束后,我给老吴发了条短信,“我很想念舍瓦”,老吴回给我一条“回不来啦”。呵呵,是啊,还是老吴洒脱,我们必须继续熟悉一个没有舍瓦的赛季。我们依然有PIPPO,还有未来的天王GILA,还有我们优秀的大脑,可是好像总觉得即便你有了一柜子的武器,AK-47依旧是你不可遗忘的武器,因为它特别简单,特别有效,更重要的是它从来不卡壳。 

舍瓦是米兰的断点,就像张敬轩在唱:每当我闭上双眼,我总是可以看见失信的诺言全部会实现。而我只想在睡前再看到你精彩的进球,在圣西罗,而不是斯坦福桥。

2006-09-03

遇见




Sara和Jonathan的相遇的确称得上是一个意外, 在纽约bloomingdale’s的店里, 他俩都忙于给各自的恋人选购圣诞礼物, 结果她们挑中了相同的一副手套, 而且是店里最后的一副, Jonathan决定把手套让给Sara, 作为补偿, Sara请他在一家她很喜欢的小甜品店吃东西, 那家店的名字叫做serendipity.

吃完甜品, Jonathan说服Sara来到中心公园的溜冰场, 天上飘着雪花, 两个人开心的在冰面上互相提问, 最后的问题是Sara提给Jonathan的: 你在纽约最美好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Jonathan想了想说: 差不多就是现在吧.

人们都慢慢散去了, 两个人坐在溜冰场边的长椅上, Sara向Jonathan抱怨她爱长雀斑的英式皮肤, 他就在她手臂上点出几个雀斑, 画出一个大的W, 他告诉Sara这个形状就是仙后座: Cassiopeia, 接着就轻轻的吻了一下Sara的手臂.

两个人分手的时候, Sara把她的联系方式写在一张小纸条上, 这时一阵风吹来, 把Jonathan手中的纸条吹丢了, Sara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 于是拒绝再写一次, 她认为如果有缘两个人一定可以再见面的. 她让Jonathan把他的联系方式和名字写在了一张5美元的钞票上然后花了出去, 接着她答应第二天就把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写在一本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的书里, 然后她会把书卖给任一家旧书店.

两个人的生活从那一天晚上开始又回到了各自的轨迹上, Sara在旧金山开了自己的心理诊所, 她接受了男友Lars浪漫的求婚; Jonathan是ESPN的体育节目制作人, 他要和他多年的女友Halley结婚, 伴郎是他最好的朋友, 死党Dean. 很多年已经过去了, 两个人已经试图把对方的痕迹从自己的生活中抹去, 可是Jonathan仍然没有忘记逛旧书店, Sara也依然留意着每张5美元的钞票, 当未婚夫和她看星座的时候, 她最先想到的是自己手臂上的Cassiopeia.

Dean不能理解Jonathan在自己婚礼举行的两天前为什么要去再次寻找那本书, 因为他已经陪他找过不知道多少家旧书店了. Jonathan的解释很可爱, 他认为Halley就像<教父2>一样, 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 甚至比第一集还要好看, 但是不管你怎么喜欢第二集, 你都会想要看第一集, 而Sara就是他的<教父1>. Dean舍命陪君子, 在婚礼前的48小时内和Jonathan再次把纽约城的旧书店和图书馆翻了一个遍.

婚礼的彩排如期举行, 心不在焉的Jonathan只能应付了事, 没有想到从未婚妻那里得到了结婚礼物, 就是那本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 翻开扉页, 上边写着Sara Thomas和一个电话号码. 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爱他的Halley看到他每次浏览旧书店, 以为他在寻找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的原版, 所以买到了这一本, 也是这本书彻底毁了Halley自己的婚礼. 我不觉得命运戏弄了可怜的Halley, 只是它成全了那个令人敬佩的执着的Jonathan Trager.

Dean是Jonathan从大学开始就很要好的朋友, 供职于New York Times,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家”小报社”. 他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 在还年轻的时候充满幻想, 进入了一个我们称之为”染缸”的世界, 和我们原有的期望相去甚远, 甚至背道而驰, 我们在坚持和屈服中挣扎, 慢慢的, 随着时间的流失, 我们失去了原来的那种执着, 失去了原来的那种希望, 连梦想都不在有空间, 我们像Neo一样生活在这样的一个system里. 从这样的角度看Jonathan, 他是神圣的, 就像希腊人死后被人问: 他是否充满激情的生活过? 他为了那个本书, 为了扉页上的那个号码追逐了很多年, 他启发了Dean, 也启发了我, 在已经像是变得一成不变的生活里, 我们需要相信奇迹, 相信传奇, 因为总是有那么一点东西在静静的感动我们, 在支撑我们走下去.

我回想起曾经有一天, 我遇见一个女孩, 她知道我的名字后笑着和我说, 你的名字真好听, 这句话让我心头轻轻一震, 抬头看她的时候, 忽然想起金城武在那个大雨的操场边. 我因此在日记里记下这个女孩, “在2003年3月31号, 有一个女孩跟我讲了一句’你的名字真好听’, 因为这一句话, 我会一直记住这个女孩. 如果记忆是一罐罐头的话, 我希望这个罐头不要过期, 如果一定要加一个日子的话, 我希望是一万年”.

后来她告诉我, 遇见你是我最美丽的意外. 我忽然找到了Jonathan的感觉, 也因此爱上了serendipity.

2006-08-28

最后一次航行

Paul Greengrass是拍摄911事件很合适的人选,来自英伦,自己撰写剧本,擅长纪实风格。我对于Paul的好感源自前年的The Bourne Supremacy,漂亮的镜头,流畅的叙事,甚至有一点点他特有的纪实感。这一次他敢于冒美国人的大不韪,悍然在911五周年之际,将发生在联合航空公司93号航班上的传奇故事搬上了银幕,其实他和Oliver Stone一样,都是真相的偏执狂,可惜谁也没有胆量把911的真实情况赤裸裸的拍出来,把美国人还没有痊愈的伤疤一下子揭开。 

实际上,United93的故事至今仍然存在争议,很多人有理由相信United93是被F-16的空对空导弹击落的,可是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40个鲜活的生命已经不在了。Paul Greengrass最伟大的地方是并没有用最好莱坞的方式来渲染机舱里的个人英雄主义,也没有特别的强调负责攻击任务的恐怖分子有多么穷凶极恶,每一个当时在United93机舱里的人都是一个生命,他们有各自的生活轨迹,这一次,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点10分,这些轨迹在一个地方结束了。探讨政治在这里是无聊而又渺小的,政治家才不会真的关心一个普通人的生死,拉登不会,其实布什也不会。

United93航班注定是四架被劫持的航班中最不同寻常的一架,由于新泽西机场的延迟,晚点起飞的United93在被劫持后不久,乘客就通过机载电话了解到了其他三起自杀式的攻击任务。他们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生还了,唯一的机会就是夺回驾驶舱的控制权。电影只有不到20分钟来表现这段情节,其实这里没有英雄主义,人们只是在恐慌中团结在一起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战斗,最后他们失败了,生命就总结在宾夕法尼亚的旷野上。

电影里有很大篇幅是9月11日早上8点30分到10点10分之间,联邦航空管理局、北美防空指挥部、纽约空中指挥中心等美国机构的紧张工作,纪实风格的镜头和剪辑有时令我怀疑这就是一部新闻片。CNN实在是个了不起的新闻台,有大事的时候,他们的镜头一定是第一个把现场带到观众家里的,连北美防空指挥部都用CNN的画面监控现场情况,不可否认,拉登导演了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一个电视画面,世贸双塔冒着浓烟,一架飞机用最快速度冲了进去,爆炸震惊了每一个监视屏前的人。

电影结尾是United93扎向地面,飞机完全失控,然后画面一片漆黑。

事情过去5年了,但是那个画面还好像在昨天发生一样,感谢Paul把我们又带回了那个震惊世界的时刻,电影在这一刻表现出了新闻片无法达到了震撼。

2006-08-12

悲伤电影 快乐生活

 


暗恋

故事有趣的地方是男女主角双方因为女孩总是带着一个娃娃头而变成一对奇怪的双向暗恋:女孩子因为火灾失去了声音,也毁掉了一边的脸颊,她只能通过娃娃头的伪装去接触那个帅帅的不入流画家,偷偷的喜欢他却不敢也没有办法和他说;而她可爱的样子却吸引了她暗恋的画家,这个傻小子就不停的画他想象中女孩的样子,暗恋就这样连接了两个年轻人。导演在这个环节拍了很多有趣的场景,逗人发笑,画面感觉很干净很纯洁,很韩国式的爱情。最后的结尾是最俗气也最中规中矩的,男孩看到女孩的样子却不改爱怜之情,可惜要出国读书,两个人只好分别,游乐场里的告别戏很浪漫,这里需要准备手绢。

要说到拍暗恋的戏,最好的一部肯定是岩井俊二的《情书》。女藤井树忽然发现自己身边的男生其实暗恋自己很多年,甚至找了一个很像自己的女朋友,回想起一起读书时的点点滴滴,那种感觉一定刻骨铭心,纯洁得不容一丝污渍,打开那本《追忆似水年华》,将小小的借书卡翻过来,上边的画像清晰可人,这个时候才知道那83张借书卡上的“藤井树”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心爱女孩的名字,他写了一遍又一遍却不敢告诉她。我相信这份淡淡而又悠长的爱恋,会一直伴随藤井树的一生,她也许会想起死去的他,可是甜甜的感觉停留的时间一定更久。

热恋

亚洲人,特别是东亚人一定更认同电影中那个消防员的性格,即便是女朋友一次又一次的暗示他向自己求婚也傻乎乎的无动于衷,女朋友像听一句“我爱你”也是历尽艰难才得到一个错误的手势。郑宇成永远都适合这种傻傻而又痴情的角色,他管女朋友的妹妹叫“小姨”,女朋友说你还没有向我求婚怎么叫她小姨,他赶紧找个卫生巾来岔开话题;女朋友的妹妹帮他调和与姐姐的关系,结果他以为她向自己要零花钱;好不容易准备好了戒指去求婚,结果把戒指又弄丢。总之这决不是个合格的情人,难怪他女朋友总是生气。

要是换了那些80后的女孩来评判,这样一个家伙就应该马上变回单身才解气,怎么可以这么不懂浪漫。我也不知道该怎么为这个可怜的家伙辩护,他怎么会不懂浪漫,他被浓烟和大火困在火场里难以逃脱,眼看生还无望,他却笑着找到摄像头,摆正位置,摘掉氧气面罩,很认真的用哑语做了一个手势:我爱你。当整理遗物最后看到这段录像的时候,他的女朋友早已哭得泣不成声,这里也需要手绢。这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一个细节是女孩很喜欢下雨,但她不是真的喜欢这样得天气,只是因为男朋友是个消防员,每天出入火场让她很牵挂,所以她每天都盼着下雨,如果下雨火灾就少他就更安全,当同事告诉她雨季开始的时候,她开心极了。

分手

物质基础从来都是最浪漫主义者最嗤之以鼻的因素,理想化的女孩都会说物质并不能代表爱情,这里的女主角用了三年的时间来论证了一个理想,最后她没有能够坚持。车太贤没有正式工作,于是只能靠在拳击训练馆当陪练来挣几个小钱来生活,关键时刻还需要在超市当收银员的女朋友来支持。女朋友实在无法忍受他居无定所,和毫无指望的未来,提出要分手。这个可怜的家伙就开始想尽办法去挣钱,甚至搞了一家专门代理分手的公司,每天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做那些分手情侣的传话筒,甚至是出气筒。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他的女朋友成了他的客户,他把一段分手的话带给他自己,于是可怜的车太贤又失恋了。

导演在分手一段戏里发挥了车太贤身上最有天赋的喜剧细胞,开发了很多可爱的段落,只是最后一场分手戏不同。车太贤的女朋友从超市下班出来,天下着大雨,她无助的站在屋檐下,偶然看到了车太贤留下的雨伞,她顺手撑开,走出一段距离后,她留意到雨伞一角的破损,忽然明白雨伞的主人是谁。男朋友很穷不能给她物质的保证,所以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在她以为她不会回头的时候捡到了这把伞,她明白了有些东西比物质的承诺更难找。车太贤对着窗户和自己说分手的那段应该准备手绢。

死亡

导演在三段爱情戏中加了一段亲情戏,有点没有搞懂他的意思何在。忙于工作的女主角在一次车祸后发现了自己的癌症,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才发现长期忽视儿子的生活引起了母子间的隔阂。扮演儿子的那个小家伙演的很可爱,也用来产生了很多的泪水,特别是最后妈妈去世的那一段,哨声响起,他在雨中哭着喊“妈妈”,一定需要准备手绢。

导演权宗冠的创意本来是好的,但是剧本没有做足功夫,很多地方落入俗套,虽然够煽情够感动,但是事后难有回味。倒是适合喜欢韩剧的小女生看,电影是悲伤的,可是生活是快乐的。

2006-08-10

斯皮尔伯格情结


我看的第一部斯皮尔伯格电影是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那还是高一的暑假在家里用录像带看的。好像喜欢上斯皮尔伯格的人基本都是这样的一个路数:看了某个他的娱乐大片,充满童年想象力的那种,比如ET,比如HOOK,比如JAW。反正能从他的电影里找到小孩子时感觉的人,一定会喜欢他那些童心未泯式的电影情节。你看他的电影会笑得前仰后合,也会被吓的心惊肉跳,但是不管怎么样真的很开心。这就是我最初喜欢看他电影的原因,所以我就接着看了JAW和ET,还有THE LOST WORLD,也就是侏罗纪公园的续集,都很有趣,是那种很爆米花的电影。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他的另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说起来还是蛮惭愧的,《辛德勒的名单》和《侏罗纪公园》都是斯皮尔伯格在1993年拍摄的,我居然到大学才听说。所以说基本上可以想像当初我第一次看《辛德勒的名单》时的震惊,这哪里是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一定是搞错了吧。可是电影的字幕很明确的写明了directed by steven spielberg的,于是我也晕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194分钟的黑白片,我几乎完全没有看明白电影在说什么。本来想跑来看一场爆米花电影的我,彻底失望了一次,但不是斯皮尔伯格让我失望。


1年后有机会在实验室重新看了这部电影,3张VCD,3个多小时,我很认真的看了一次,这一次是真正的被震撼了,特别是红衣小女孩的尸体出现在推车上的那个镜头,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部斯皮尔伯格作品。他曾经让我开心的笑过,他现在让我很压抑的度过这三个小时,他不得不让我承认他是个天才。后来才明白这部电影他一共酝酿了十年,这是他的心血,所以更深刻更沉重。


看完这次《辛德勒的名单》后很快就看到了《拯救大兵瑞恩》的预告片,所有的媒体都表达了他们的观点:斯皮尔伯格又来了。为了完成他从小就有的战争片梦想,为了向战争片大师们致敬,斯皮尔伯格用25分钟的旷世篇幅再现奥马哈海滩的诺曼底登陆,结果就是老兵们热泪盈眶,MPAA几乎给出NC-17的定级,配乐的乐队指挥多次中断演奏,试映会有观众当场呕吐,斯皮尔伯格这一次做到了无与伦比的“逼真”。为了拍出像战地记录片一样的效果,斯皮尔伯格降低了40%的色彩度,使用大量的手持摄像机进行跟拍,很多没有剪辑的样片都被二战纪念馆收集,因为很多专家都认为这样的胶片几乎可以弥补那些历史缺少影像资料的缺憾。


接着由于DVD时代的到来,我有机会疯狂补课:Indiana Jones, Empire of the Sun,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Amistad等等80年代以后斯皮尔伯格的作品。1999年库布里克辞世之后,斯皮尔伯格完成了AI向大师致敬,但这不是斯皮尔伯格自己的电影,接下来的Minority Report, Catch Me If You Can, The Terminal, War of the Worlds四部电影都是斯皮尔伯格不失严肃的娱乐大片,好像从《辛德勒的名单》以后他再也没有拍出完全童趣的娱乐电影,每一部电影都有他的思考,其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忧虑和关注,这是他的选择,但他依然是斯皮尔伯格,我义无反顾的要追随他。


MUNICH是斯皮尔伯格2005年导演的一部关于巴以历史的电影,他说这是他“对和平的祈祷”,而和他相反的是他同胞的以色列政府一直以来都在执行很强硬的外交政策,以牙还牙的行动贯穿了以色列建国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定点清楚哈马斯领导人的事情才刚刚过去,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冲突又马上爬上了各大媒体的国际版头条。斯皮尔伯格这一次又挑选了一段关于犹太人的历史: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以色列运动员被绑架杀害事件后,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摩萨德疯狂报复了策划这一事件的“黑色九月”恐怖组织,持续十年之久的暗杀行动基本将所有相关人员杀死,这也是那部小说《复仇》讲述的故事。


平心而论,我认为就是以色列的强硬才能让他们的弹丸之国在茫茫的阿拉伯世界中心得到了一丝平静。看DVD的时候我想了很多,斯皮尔伯格选择的这个题材可能也阻碍了他的发挥,因为需要有太多政治方面的考虑,各方都很敏感于这个话题,谁对谁错不是一部电影就能搞得清楚的,所以每个镜头其实都能看得到他小心翼翼的处理,也许就是这些考虑太多了,电影看上去怪怪的,既不像间谍片又不像历史片。很多当年的历史镜头被他分散的放在了电影中的各个部分,尽管画面不那么清楚,可是其真实感带来的震撼是无法替代的,电影的效果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几年前的那部《九月里的一天》,斯皮尔伯格肯定知道仅仅着眼于还原历史肯定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暗杀的过程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都讳莫如深,所以所谓真实的过程是没有参照物。除去这些历史问题,斯皮尔伯格有他自己的思考在里边,就是对于这种反应激烈的报复行为是不是真的能够解决巴以多少年以来的争执和冲突,和平是不是在这种力量的均衡中才能达到。可是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有点失败了,电影多少有点做作,有点不知所措。我还是更希望他能够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可是善良的他却谁也不想伤害,美国人的想法,以色列人的想法,巴勒斯坦人的想法,还有其他阿拉伯世界人们的想法,他都想要照顾到的时候,结果谁也没有照顾好。


整个暗杀的过程其实通过纪实文学等文字都能了解的很透彻,所以影片不存在悬念上的优势,我只是安静的看完了它。没有什么震撼的镜头,甚至不如《九月里的一天》来的更深刻,希望斯皮尔伯格还是放弃这种全世界都不知道怎么决断的争议话题,专心的把我童年的梦想《变形金刚》好好拍完吧。

2006-08-08

迷失天使城

 
因为《柏林苍穹下》才会喜欢维姆文德斯,因为喜欢维姆文德斯才会喜欢《迷失天使城》,因为喜欢《迷失天使城》才会喜欢Lana。其实我这么说是有点逻辑混乱的,鸡和蛋之争很无聊,所以我也不想探究了。 

LANA and PAUL

主演Lana的女演员Michelle Williams曾经在《断背山》中出演Ennis的妻子,那个躲在门后看到自己丈夫和一个男人拥吻的怨妇。尽管《断背山》实际上晚于《迷失天使城》,可是先入为主的印象让我对这个怨妇式的女演员没有任何好感,所以这张碟在我的柜子里安静了两个月。直到一个阴着天的下午,窗外偶尔会飘点雨下来,我忽然想看文德斯的电影了:在重看《得克萨斯的巴黎》的犹豫中我还是拿出来这部《迷失天使城》,Land of Plenty,也叫做《富足之地》。

把碟放进光驱的时候,我还记得《断背山》里的Michelle Williams那可怜而充满愤怒的眼神。
可是Lana的第一个镜头让我马上就产生了新的期待,坦白的说有一点点惊艳的感觉,她听着ipod从飞机的舷窗向下望去,是的,LA,她到家了。这是个在20岁就几乎走遍世界的女孩,很小的时候和做传教士的父亲在非洲生活,长大后又在约旦河西岸度过两年时光,然后她回到了美国,所以虽然说是回家,可是她对于这个家没有什么概念。

和Lana刚好相反的是那个愤怒的自发反恐人员Paul,也是Lana的舅舅。参加过70年代的越战,是那些原本想报效祖国但却不被国人理解的退役老兵之一,他的骨子里充满不被理解的痛苦,所以他对那些威胁的存在就特别的敏感,尤其是911以后。他和他可爱又可怜的邻居一起自发组织了反恐巡逻队,每天在大街小巷巡逻,留意那些“危险分子”。


LA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HOLLYWOOD离这里很近的缘故,你能找出一大堆和LA有关的影视剧,人们生活在这里自然喜欢拍这里。现代的建筑群,漂亮的海岸线,整齐的街道,这里是富饶的加州的首府,不愧于文德斯电影的名字Land of Plenty,富足之地。
不过文德斯这一次用镜头告诉我一个不一样的LA,或许就在那些摩天大楼不远的街区,恐怕就是被临时帐篷充斥的地方,靠福利生活,没有温饱的夹缝生存。传教士Henry其实已经对这里很麻木了,连肚子都填不饱的人们更不会把最后的希望寄存在上帝那里,所以来吃饭的人永远比来做弥撒的人多得多。也许这里得人在物质上并不富足,但是Henry也希望从精神上让人们摆脱贫瘠,不过这并不easy。

我很喜欢看FOX出品的反恐剧集24小时,里边的主角就是来自LA CTU的Jack,他会驾车在LA的街道上穿梭; LAPD的SWAT大名远扬,连FBI的外勤训练都借鉴了他们的战术经验。习惯了这些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LA,虽然有点失望于它的破落,却有点相信了这里的真实。


Angel

提到文德斯想起来天使真的是太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电影被翻译成“迷失天使城”其实和本意并不一样,可在电影中Lana就像一个超凡脱俗的小天使,不仅仅感染周围的人,也能感染观众。从一走出机场给了接她的Henry一个亲热的拥抱开始,她就时刻都能让人看出她和别人的不一样。在给来传教会吃饭的人们分发食品的时候,她总是亲热的和对发打着招呼,太多的亲和感反倒让那些习惯了冷漠的人们变得局促起来。
刚刚见到舅舅Paul的时候,已经没有父母了的Lana期望的是亲情,当然Paul还沉迷于他的“反恐”事业,和Lana不得已的相见也是因为一起“调查”。不过可爱的Lana却一直致力于帮助Paul来调查Hassan的死因,并陪同他将Hassan送回哥哥那里,舅甥两个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里,而这两个世界其实也都是他们自己制造的,Lana的眼中世界是美好的,人是善良的;Paul眼中世界是危险的,很多人都会影响美国人的national security。这是我喜欢的Lana的原因,她看过了太多的苦难,非洲的贫穷,以色列的血腥,或许正是这些经历洗涤了她的灵魂,她好像一尘不染的回到了LA,接着她开始洗涤周围人的心灵,我觉得每个人都开始随着她转变。。。

这张剧照我看了很久,电影里Lana听着ipod在破旧的楼顶轻盈的跳着,而不远处就是LA中心区“富足”的摩天大楼群。我喜欢看这张照片的时候听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

每一次, 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 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飞过绝望
不去想, 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
我看见, 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给我希望
我终于看到, 所有梦想都开花
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
我终于翱翔, 用心凝望不害怕
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隐形的翅膀, 让梦恒久比天长
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

2006-07-26

碟中谍的教训


今天终于看到了重新剪辑得以重新在中国上映的MI3,也就是碟中谍3。任何一部电影拍到第三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至少证明了它已经成功了两集。1996年布赖恩·德·帕尔马带来了他悬疑风格的第一集MI,众多明星加盟,全球票房超过4亿5千万,同时出任主演和制片的阿汤哥叫好叫座,风光无限。续集马上开始筹拍真是顺理成章,2000年吴宇森以典型的吴氏风格推出MI2,动作潇洒,枪战场面精彩,或许中国观众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并不影响影片大卖,全球票房5亿4千万。阿汤哥开始野心勃勃的要把伊森·亨特做成007一样的间谍系列了。不过推出第三集的时机很快就错过了,拍摄计划不停的拖延,导演和编剧不停的更换,最终阿汤哥失去的耐心,影片开拍了,可惜结果就是今天我看到这个样子。
 
教训1,这样的制作需要一个同样规格的导演来驾驭,很显然J.J.Abrams还没有达到德·帕尔马的高度,也没有吴宇森的造诣,他试图把前两集的优点集中起来,可惜故弄玄虚的情节太生硬,远没有第一集的流畅。动作戏更是只能依靠大量的爆破,阿汤没有像吴宇森指导下那么炫的招牌动作,只有中银大厦的那场戏还有点特点。本来指导第三集的第一人选是大卫·芬奇,可惜剧本太不如意,芬奇放弃了导筒,我很遗憾这一点,导演选错实在是无可挽回,只是希望下一次别这么草率,能否考虑迈克尔·贝,他的大场面绝对没有问题。
 
教训2,这样雄性的电影需要漂亮的花瓶来点缀,就像拍了20多集仍然畅销的007一样,邦女郎总是最大的话题,甚至超过了邦德本身。克鲁斯的最大问题是第一集女主角的格调定得太高:艾曼纽·贝阿,现在真的很难超越了,第二集的纽曼像个佣人,第三集的摩纳罕更是像个邻家女孩,完全提不起观众的兴趣。
 
MI3全球票房3亿6千万,看上去过4亿是没有希望了,希望阿汤哥能收敛一下炒作的风格,安心的工作,如果还有第4集的话能认真点,别再让大家失望了。要想做杰瑞·布鲁克海默那样的金牌制片人,他还要多努力一点。不过还是超级喜欢霍夫曼和梅尔斯的表演,但是戏份太少了。

2006-07-23

About CSI

看完CSI第五季最后一集后,我很兴奋的洗了一个澡,然后坐在电脑前,试着写点什么,关于CSI的。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剧集,不能说是最精彩的,但是的确是最有启发的一部。

犯罪现场调查,这个题材似乎有点不太着边际,和犯罪题材相关,但是不注重情节和警匪冲突,和科技相关,但是比Discovery更有趣,其实也就是这个不同于以往的题材才能如此吸引我。很多时候我都因为剧集中某个特别的场景而深有感触,这是一个能扩展我眼界的节目。

信仰,这个词好像和我们的生活离得越来越远,如果你和身边的人讨论信仰,恐怕漠然和轻蔑是最有可能得到的回应,至少我会质疑我的信仰何在。Grissom是LVPD Crime Lab的资深主管,一个拥有生物学博士头衔的犯罪现场调查专家,同时他依旧是一个昆虫学专家,他好像不怎么喝酒,也不抽烟,他喜欢读书,喜欢收藏昆虫标本,他居然还喜欢坐过山车,他总是风度翩翩,也很幽默。这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对于很多东西都兴趣盎然,当Catherine发现两个被柏油包裹的尸体的时候,他兴高采烈的提前来到实验室,帮忙研究如何完整的取出尸体。对于自己的专业和工作,他真的不遗余力,他喜欢称自己为Scientist,呵呵,这个词真的离我们好远,好像很小的时候会有愿望成为一个科学家,再也没有什么关于这个的记忆了,时间太长以至于我开始给科学家戴上了不可及的光环,好像只有那些研究航天飞机、弹道导弹的人才能叫做科学家。Grissom让我心目的科学家角色有了一种回归,科学不是必须尖端的,科学也不必须是曲高和寡的,其实科学是一个信仰,就像在Grissom心目中,他是最资深的专家,但是他不喜欢政治和手段,他只是沉缅于研究和实验中。我只有六年的工作经验,似乎可以供我反思的素材还不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过去的两段工作经历中,我还很少能看到一个能够用这样一种近似信仰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和专业的,我发现我还在自己的行业里是个菜鸟,我几乎没有职业,哪怕是专业的工作和思考方式。我想信仰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拥有的东西,但是我相信它会给生活带来很多改变,而且是那种决定性的。

所以,我得开始寻找我的信仰。

2006-07-14

蓝色·梦



第一次看意大利直播的比赛是94年和爱尔兰那场,非常窝囊的就结束了。那个时候我更感兴趣的是足球本身,世界杯本身,还没有多么努力的关注意大利。只是因为一直对蓝色有好感才会特别多看了一眼,结果深蓝色的阿根廷登场的时候,你很容易忘记那支真正的蓝色军团。当然那一年蓝色的法国仍旧处于普拉蒂尼和齐达内之间的真空期,连续第二次缺席了世界杯。

如果一定要我找到喜欢上意大利的原因的话,我只能说即便不是那片蓝色,也只能是因为巴乔。那场1/8决赛尼日利亚人从比赛第25分钟就领先了,而且在后来的65分钟里很难找到意大利人胜利的希望,我和我老爸说,差不多尼日利亚进八强了。后来的故事,恐怕每个意大利球迷和每个巴乔的球迷都会倒背如流了。其实这一场还不算什么,1/4决赛对西班牙和半决赛对保加利亚,所有的人都会确认一点,是巴乔自己把意大利带进了决赛,那一次绝不是最好的防守,但真的是最好的进攻,不是因为战术或别的什么,只是因为巴乔,20年来意大利最好的攻击手,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而不需要什么助攻。决赛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决赛爱上巴乔的通常是女孩子,那120分钟纯粹是为了巴乔悲剧性结尾的必要铺垫,所有的人都知道巴乔即便是踢进那个点球,巴西人仍然有一个罚入制胜球的机会,但是人们还是愿意来塑造一个悲剧英雄来填补决赛无聊的空白。

96年的欧洲杯是萨基证明自己的一届杯赛,他坚持认为只要战术得当,即便是他和贝卢斯科尼上场也能拿冠军,真正完美的球队是一个合唱团,所以巴乔作为意大利最好的独奏家被放在了家里。第一场对俄罗斯水银泻地般的进攻完全征服了观众,萨基也高兴的过了头,第二场对捷克换下了第一场比赛的五名主力,希望证明是战术而不是卡西拉奇帮助他拿下了比赛,结果内德维德很快用他的独奏让萨基的合唱团寂静了。最后对德国一战必须获胜才能出线,很显然那个时候的佐拉还难以承受这样的压力,在射失那个点球后其实比赛就结束了,佐拉再也没有走出那个点球的阴影。即便是米兰最伟大的教练之一,但是我永远都不会原谅萨基,因为96年的欧洲杯,因为巴乔的缺席。

98年的世界杯我是在大学看到的,氛围更好,因为老马尔蒂尼当教练,小马尔蒂尼当队长,每个米兰球迷都会感到很亲切的。可惜老马教练实在是太意大利了,五个后卫,三个防守型中场,加上帕柳卡守门,任何球队到了意大利人的禁区前都会觉得水泄不通的,头疼的要命。反倒是进攻很省心,皮埃罗和维埃里在前面靠个人能力想办法进一两个球就OK了,当然实在不行替补席上有巴乔。于是巴乔和维埃里搞定了几个进球后,意大利人进了八强。1/4决赛对法国,老马依然让皮埃罗王子上场了,依旧是不着调,老马也不想葬送前程,于是还得让巴乔上,加时赛巴乔几乎终结法国人,可点球还是如期来临了,巴乔居然站在那里罚第一个,我没敢看。接下来最有把握的点球手阿尔贝蒂尼也失手了,我预感到了不妙,结果我们没能进入四强。巴乔慢慢的扶起射失点球的迪?比亚吉奥,一脸宁静的他其实也在告别他最后的世界杯,我喜欢那个洒脱的巴乔,他给我们留下一个伟大的背影。

2000年欧洲杯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届大赛,太多精彩的对决,太多戏剧性的场面。意大利人以一套紧身球衣亮相小组赛,足协的官员说这套衣服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女球迷,果不其然这支几乎都能走T台的队伍轻松的拿到了小组赛三连胜,太多女孩因为这支队伍喜欢上意大利。1/4决赛轻取罗马尼亚,唯一的遗憾就是哈吉用一张红牌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我很喜欢这个小个子的。半决赛和荷兰的比赛,是我平生看过的最揪心的一场意大利队比赛,38分钟就被罚下一个人,10人面对荷兰人疯狂的进攻,那是打了南斯拉夫6个球的进攻,意大利人全线回收,但是第一个点球还是无法避免了,我知道如果德波尔打进这个点球,意大利人恐怕没有机会扳回,托尔多没有让我太早失去希望,于是继续煎熬,很快,又一个点球,我当时以为这一次是上帝来亲自送荷兰人进决赛了,没有想到克鲁伊维特居然自己射失了。很好,那么我们就等待加时赛吧。攻了100多分钟后,荷兰人恐怕也失去的对自己进攻能力的信心,站在点球点上的荷兰人比托尔多紧张的多。一个又一个的失败,只有克鲁伊维特进了一个点球,那天站在门线上的是我们的上帝,他叫托尔多。决赛和法国绝对是托蒂最好的演出,如果不是尊敬的斑马王子把阿尔贝蒂尼一再的妙传都浪费掉,恐怕94分钟的丢球也不会对结果有任何改变。正像佐夫说的,其实扳平的时候比赛已经输掉了。

2002年世界杯和2004年欧洲杯是我努力忘记的一段时光,特拉帕托尼,永远的罪人,意大利队可以被动,可以防守,但从来没有像他带队时那么窝囊。攻不彻底,守不彻底,完全失去了意大利队应有的底蕴,那两年没有真正的意大利,特拉帕托尼注定是失败的。当然喜欢蓝色的意大利就不会失去信心,里皮绝对带来了信心,因为他的智谋是圈内皆知的。我们需要一个有思考的意大利队。

德国的旅行开始的时候,倒霉的丑闻正席卷全亚平宁。我们的小组赛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始了,米兰的大脑指挥着罗马的中场,既帮助了后防线也支持了前锋线,但当加纳人钳制住蓝色军团的时候,大脑亲自发出致命一击,比赛就这样结束了,亚昆塔只是后来为胜利加了一次保险而已。接下来被德罗西毁掉和美国的比赛也无所谓,短路一次并不妨碍我们的出线。内德维德被送走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意大利必须胜利,除此以外别无选择。PIPPO进球的时候我的心终于放下了,他诡异的看着球滚进球网的时候,让我以为那是在圣西罗。

黄健翔抢走了意澳之战的风头是肯定的,但是和所有意迷交流后发现,其实每个人当时比黄健翔喊得都响,以至于其实很多人都是第二天才知道有黄健翔失声的事情。格罗索的点球点燃了所有人,罗马王子护送意大利进入八强。接下来送走舍瓦也是没有办法的事,6分钟就进球让比赛太早失去悬念,卡纳瓦罗和所有的意大利后卫对于舍瓦都像体检医生一样了解,更何况这不是那个最好状态的舍瓦,托尼很快也开张了,我们进四强。半决赛和德国人的对决是本次世界杯最好的一场的比赛,特别是30分钟加时赛,意大利人狂攻德国,感谢克林斯曼的德国队,联袂奉献的经典时刻,格罗索肯定是被黄健翔所鼓舞,那个弧线决不可能打出第二次,但一次足够,斑马王子后来的进球基本没有意义,还不如6年前进这个球。

站在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的意大利队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没有多少人觉得他们会站在这里,复仇法国绝对是无稽之谈,上次我们没有输给法国,我们输给了皮埃罗。当然这一次齐达内比上次要好看得多,重要的是这一次他很洒脱,最后一战他太完美了,全场比赛都在他的控制之下,皮尔洛在加图索的辅助下才勉强和他抗衡,否则意大利肯定失去完全的控制,就像6年前对荷兰一样。马特拉奇的挑衅帮助齐达内用最难忘的方式告别足坛,绝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怜的马特还要继续被人们批判。但是还是忘记那些不愉快吧,让我们来欢庆四星意大利。

最后和法国人说一声,9月6日法国见。

2006-07-05

左后卫

作为最死忠的意大利球迷,我非常感谢黄健翔在意澳之战最后1分钟奉献的伟大的解说,那段经典的解说不仅仅最恰当的表达了一个意大利球迷在获得点球判罚后那一秒钟最真实的感情宣泄,他也为更多的球盲和伪球迷补习了一次意大利足球史,那是一个关于左后卫的历史。
 
如果在世界杯前把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格罗索的名字放到一起,恐怕没有多少人能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我很惊讶于黄健翔远在1/8决赛就如此宿命的将格罗索的名字放到这个伟大的行列中,难道他预见到了德意之战的109分钟?法切蒂是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决赛意大利队的左后卫,卡布里尼是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决赛意大利队的左后卫,马尔蒂尼是1994年美国世界杯意大利队的左后卫,每隔12年意大利人就会进入一次决赛,而每一次都有一位最伟大的左后卫。那么这一次格罗索亲自将意大利送进了决赛,他打进精彩的弧线球后疯狂的在球场上狂奔,怒吼,让我依稀看到了塔尔德利的影子。
 
我爱格罗索,Forza Italia!!!




2006-06-27

最后的绝杀

喜欢足球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我喜欢足球是因为足球是关于错误的游戏。其实任何体育比赛都害怕犯错,犯错误就会失败,就会受到惩罚,而足球刚好是所有项目中最害怕犯错误的。我喜欢看这样的比赛,因为体会到一种残酷。
 
喜欢意大利足球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我喜欢意大利因为他们够谨慎,也因为巴乔。意大利几十年来一直都是打防守,无论打什么队伍都是放手给对方来进攻,自己只要保证防守不犯一点错误,那么对方就一定有更大的可能性犯错误,这个时候只需要有一个能力超强的人去捕捉这种机会然后给与对手惩罚就行了。你可能不喜欢他们的保守,和场面的难堪,可是我却很享受那种突然发难,然后给对手致命一击的快感。
 
94年在美国,意大利人被尼尔利亚和西班牙的天才们围攻,甚至尼日利亚一度领先,可是意大利的后卫每场犯的错误没有几个,而对手稍有疏忽,就被巴乔打进一球,先后被意大利人淘汰。巴乔的进球都是在88分钟以后,基本上对手已经无力回天。
 
2000年在荷兰,意大利人甚至没有发出致命一击的能力了,可是橙色军团依旧没有能够攻入意大利人一球,意大利的后卫犯了三个错误:罚下一人,点球,点球。两个点球一度让我以为这是一种对于错误的惩罚,可是托尔多拒绝了这种方式的惩罚,他两次挽救了意大利队,我们那个时候叫他“圣·托尔多”。
 
而今天在德国,我再次看到了无与伦比的意大利式防守,滴水不漏,巴雷西当年领衔的防线几乎重现了,除了智商不到90的马特拉奇给里皮出了一次难题以外,我看到的是值得信任的意大利队。几乎全世界的球迷都在期待加时赛的时候,全场比赛都没有得到黄健翔肯定的左后卫格罗索突然杀入禁区被放倒,点球!黄解说完全疯狂了,我也疯狂了,这绝对是在对方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刺向他心脏的最后一击,完成这一击的是托蒂。
 
意大利人一直说托蒂是罗马的王子,皮埃罗是都灵的王子,他们都不是意大利的王子,那是巴乔的名号。巴乔在94年把意大利带进了决赛,而现在托蒂也有机会来争取这个称号,我祝他好运。
 
94年巴乔也是1/8决赛才开始进球的。

2006-06-23

告别捷克

比赛结束了,我的蓝色意大利和加纳携手出线,转播镜头一直对着内德维德,这是他第一次世界杯,这是他最后一场世界杯比赛,最后一次代表捷克国家队出场。其实这不仅仅是内德维德的告别,是96年欧洲杯上那支令人惊讶的捷克队的一次集体告别,黄健翔最后说道:再见,内德维德;再见,扬·科勒。他还忘记了和波博斯基说再见,还有斯米切尔。哨声结束的时候,内德维德跪倒在地,一次深情的告别,由于尤文图斯很有可能降级,这甚至可能是内德维德的最后一场比赛。


在世界杯进入第14个比赛日的时候,终于开始有了告别的味道。四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听着悲凉的dying in the sun,送走了法国和阿根廷,今年第一支离别的是捷克。

2006-06-22

放内德维德一条生路

今天晚上捷克和意大利就要决战了,当然仍然存在两队携手出线的可能,可是恐怕没有多少人来指望这点数字问题。双方都要打败对方,我依然站在蓝色一边。上一次面对内德维德是03年夏天的决赛场,我们的米兰面对尤文,内德维德在打败皇马的半决赛吃到了黄牌,决赛他只能坐壁上观。做为米兰拥趸,对于他的缺阵只能是高兴,我们少了一个危险的对手。
 
绝望的输给加纳后,我看到内德维德苍凉的背影,心里轻轻震了一下,让我想起那年他领到黄牌时的表情,也让我想到2000年欧洲杯捷克被判罚点球,他轰然跪倒。内德维德似乎注定就要悲壮,我很想能回到03年,让他回到决赛场,让米兰对决一支拥有内德维德的尤文图斯,胜负由命。我相信哪怕输掉比赛,他也会心满意足。他需要这样的决赛来证明自己,04年的半决赛,德拉斯一击头球命中的时候,我知道内德维德的冠军梦又要延期了,他漠然的看着希腊人庆祝进入决赛,他以为他可以在决赛面对德科,可是又落空了。
 
现在,捷克人意气风发的击退美国后,似乎和意大利携手出线没有任何悬念,没有料到第二场和加纳如此收场。如果今天不能打败意大利,内德维德恐怕再也没有机会在这样的舞台表现了,他的冠军梦也将随之退役。我真的很想留下捷克,能不能放内德维德一条生路。

2006-06-04

七年

舍瓦已经离开一周了,我才刚刚找到点他已经不在了的感觉。贝卢斯科尼入主米兰二十年来最痛苦的一次转会,就这样尘埃落定,虽然很依依不舍,但是他如果不愿意终老米兰,又何必这么勉强。吉拉很不能接受舍瓦的离去,其实我也一样,我会在心底祝福他在英超的未来,但是我不能接受一个在米兰几乎赢得了一切的人,甚至多次带米兰队长袖标出场,却找了一份900万欧元的年薪的新工作。千万别说钱不是问题,900万,真的不是小数目,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有3.4万欧元进帐了。
 
忠诚在米兰的价值从来都比任何一个俱乐部要高,巴雷西在米兰被罚入乙级的两个赛季依然随队征战,所以在他退役后,米兰的6号也随之退役,米兰以后再也不会有6号。我以为7号也会这样的成为历史,但是很快7号也要有新主人了。
 
那天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很久不知道该说什么,把《十年》循环放了很多次:

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
我不会发现 我难受
怎么说出口 也不过是分手
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
牵牵手就像旅游
成千上万个门口 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离开的时候
一边享受 一边泪流

2006-05-13

赛点



联赛已经打了37轮,还有最后一轮,尤文图斯领先米兰3分,只要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打平,尤文图斯就可以拿走05/06赛季的意甲冠军,换句话说就是,尤文图斯拿到了赛点。一个在比赛中拿到赛点的选手通常是个准胜利者,在最后时刻只需要正常发挥他们就可以扼杀对手所有的希望。
 
克里斯在进入一个富裕的英国上层人家后,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也是因为这样的巨变完全颠覆了他的所有生活原则,因为这样舒适的生活是很难主动放弃的,为了捍卫这样的生活他不惜铤而走险。杀死诺拉并不是他的最好选择,可是诺拉怀孕后变得歇斯底里,不可摆脱,原有的欢愉完全不复存在,婚外情成为一场灾难。
 
诺拉对于克里斯来说,是个魔鬼,是个真正意义上的魔鬼。看到诺拉的第一眼他就完全被征服了,“没有人告诉过你,你的嘴唇很性感吗?”这样的挑逗是很俗套的,可是又确确实实是来自克里斯的心底,他盯着诺拉贪婪的看着,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在融入这个典型的英国式家庭的生活后,他有很多机会见到诺拉,我怀疑他在未婚妻身上花的时间要比诺拉少很多,他的目光从未离开过。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和诺拉接触,他甚至妄图勾引她,直到那次雨中在麦田里的意外。
 
原以为可以得到一点点地位的克里斯在回到伦敦后发现诺拉好像完全没有事情发生过,哪怕作个性伴侣的机会都没有得到的克里斯失魂落魄。他只好按部就班的结婚,工作,完全在岳父大人的笼罩下,做一个称职的女婿,在这样的家庭里,称职的女婿就是称职的丈夫。可是诺拉的影子总来都没有从他的心底抹去,在知道她重归单身身份后,他也变得更加饥渴。寻觅到她踪影后,他马上来到她的公寓,激情终于从这个失败的网球运动员身上爆发出来。偷欢的快感并没有持续多久,诺拉就怀孕了。原来对性爱和婚姻满不在乎的诺拉突然疯狂要和克里斯结婚,要他放弃自己的生活。
 
真正的爱情在这个时候似乎是不存在的,甚至真正的肉欲也变得很可笑,财富和地位的渴求击败了克里斯的良知,他只有一个办法能够挽救自己:除掉诺拉,回到自己的生活。很可惜他的精心准备还是因为诺拉的日记变得破绽百出,以为自己拿到赛点的克里斯这一次把命运放在了别人的手中。结尾有点意思,伍迪艾伦最后放过了克里斯,可是我觉得好像他又没有放过他,因为克里斯又梦到了诺拉。

2006-03-21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黄品源的那首《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其实很早就听过,可惜一直都没有很喜欢,音乐还好,歌词太俗套。直到看过关锦鹏的《蓝宇》以后,才忽然领悟到了这首歌的灵魂,赶紧从网上下载下来,一遍一遍的听。这首歌是在捍东再次回到北京的时候响起的,歌声中捍东回忆起蓝宇的死,而在那之前,捍东刚好拒绝了蓝宇的爱意,他仍然无法接受世俗对他们的审视,他害怕别人的眼光,他没有蓝宇那么毅然决然。似乎即便是在同性爱情的世界里,也是带有女性色彩的一方才会如此的感性,如此的勇敢,不在乎对方以外的一切,蓝宇的执着一如《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说好一辈子,少一年、少一天、少一个时辰都不行。”正是这种对爱人的执着,无数次的拷打着捍东,蓝宇告诉他:每天早上醒来我都告诉我自己,我要少爱你一点。因为他觉得,捍东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一份感情的,分手只是早晚的事情。
 
Ennis和捍东一样,他无法在那个年代就接受自己的性取向,他否定了自己对Jack的感情,离开断背山的时候他没有留给Jack一点希望,他要回去和他的女孩结婚,但是看着Jack的车离开自己视线的时候,他好像又感觉到自己丢掉了什么,他趴在墙边大哭起来。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Ennis无数次的拒绝Jack想和他一起生活的愿望,只是保留了每年到断背山钓鱼的约定。就像李安说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断背山,Ennis的断背山就像捍东留给蓝宇那间房子,他们都无法割舍对爱人的感情,又无法将爱人公告天下,于是他们都选择了在那片安静中偶尔的驻留。无数次的失望之后,Jack发了脾气,争吵过后他安静的对Ennis说: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you。无法再坚持下去的Jack在家乡终于被同性恋歧视者殴打至死,和蓝宇一样,留给爱人的是永远的遗憾,当Ennis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看到了那件衬衫,Jack很可爱的把自己的衬衫包在Ennis的那件外边,就像他抱着自己的爱人一样,刻意保持冷静的Ennis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的泪水,Jack已经不在了,这是他唯一可以离开Ennis的办法。
 
李安把断背山变成了一个私密的地方,Ennis和Jack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全部,即便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各自经历了自己的婚姻和生活,但是断背山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Jack的心中那是一个满地流淌着威士忌的地方,那里就是他们的天堂。在这样一段爱情的衬托下,断背山带有了一点神圣的味道,甚至斯皮尔伯格说他也打算去断背山度假。
 
关锦鹏和李安的故事都太残忍了,带有太多社会的强权在里边,这都不是两个人的故事了。我更偏爱王家卫的《春光乍泻》,因为它只有两个人的感情在里边,不需要去抗争什么,我们看到的只是两个小情侣在世界的尽头--阿根廷的生活琐事,吵架、分手、复合,那是两个人最普通的爱情,只不过碰巧两个人的性别相同而已。这个时候,我想或许布宜诺斯艾利斯就是黎耀辉和何宝荣的“断背山”吧。

2006-02-26

本能期待




1992年。

2006年。

14年是不是有点太久远了。我们对于《本能》的回忆几乎就要消散的时候,莎朗·斯通解开了她的裙子,我们是很难猜透她的目的,因为她的智商是154,据说这个星球上有这个智商水平的人里她的身材是最好的。所以有人说,当你遇到莎朗·斯通的时候,不是你有多少智商的问题,而是你还有没有智商。在聆讯室的那场戏里,莎朗·斯通变换双腿姿势的那个霎那,世界上所有的道貌岸然都土崩瓦解了,在那一年没有人不在讨论那个和迈克尔·道格拉斯上演the fuck of the century的女人,这个女人在保罗·范霍文充满欲望的镜头下成为全世界的性感女神。

香艳的镜头,诡异的音乐加上扑朔迷离的剧情,《本能》创造了惊悚片的巅峰,以至于没有人会想到拍摄一部续集。直到千禧年,我们才开始听到关于《本能》续集的消息,而这些新闻一直都不太靠谱,慢慢的,我们忘记了等待。不过47岁的莎朗·斯通可没有被忘记,她终于高调宣布续集进入拍摄,2006年的春天,她将再次挥舞她的冰凿,希望死在那一刻的人很多,可惜不是道格拉斯。



2006-02-15

情人


其实,过情人节的时候我也还不确定什么样的人才叫“情人”。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男人,那么对于“情人”你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情人”可以是一个男人,陪你一起去世界的尽头看一个美丽的瀑布,当你以为这段感情就要结束的时候,他会和你说:不如我们重新开始吧;“情人”还可以是同事的妻子,你和她一起漫步在沙漠,和她在你的公寓幽会,然后你可以告诉她:你最讨厌的东西就是占有,讨厌占有别人,也讨厌被别人占有,在她离开的时候她可以忘记你;“情人”也许是你从未表白过的同班女生,一个和你同名的女生,在同学的取笑中你开始偷偷的喜欢她,但是你还羞于告诉她,于是就画了一张她的素描画像放在一本书的借书卡背面;“情人”还可能是那个总跑到你的小店来冲洗照片的女孩,天气很热的时候她会坐在你对面的长椅上小睡一会,你从来没有和她说过你的感情,因为你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你把她的照片挂到橱窗里的时候你以为这个八月就是你的圣诞节;“情人”也有可能是那个望着窗外的女人,你知道当她看着那个孩子的时候她在想一个人,你很喜欢她,但是从来没有告诉她,因为你知道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情人”也会很疯狂,比如那个认识你第一天晚上就和你做爱的女孩,她会在深夜入迷的看你的小说,她会因为爱你而挖出自己的一只眼睛,在她离去以后你会记得当你们达到高潮的时候,你的体温是三十七度二。有太多的“情人”,以至于很难知道谁才是最好的情人,也难怪张国荣在《阿飞正传》里会说:不到最后,我又怎么知道我最爱的是哪一个呢?
 
玛格丽特·杜拉斯最爱的“情人”是她17岁那年在湄公河的轮渡上认识的中国男人,那个时候她太年轻了,以至于她的情人在解开她的衣服的时候停住手,“你太幼小了”,这个时候她回答他:“做你和别的女人做的事情吧”。年轻就让她变得高傲,开始学着什么都不在乎,他说他没办法娶她的时候,她笑着说她是不会爱上他的,接着她努力的让他开始以为她因为钱才和他在一起的。最后他和一个中国女人结婚了,她坐在回家的轮船上,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她痛苦的哭着,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她终于明白她是怎样的爱着他,他其实就是她的“情人”。杜拉斯在她的文章里写了一段话,被我的一个朋友牢记在心,她说有一天她找到那个她要嫁的人的时候,会把这段念给他听:
 
“我总是想保留一个地方,让我独自呆在那里,让我可以在那里爱,不知道爱什么,也不知道爱谁,也不知道怎么爱,爱多久,但要自己心中保留一个等待的地方,别人永远不会知道,等待爱,也许不知道爱谁,但等的是它,爱。我想对你说,你就是那等待。”

2006-02-09

宗教电影的教训


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是90年代中期刚刚接触美国电影时认识的明星,那部《勇敢的心》曾经深深的打动了我,更何况还有一个“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头衔。慢慢的,就会发现这部电影在我的周围有着非常广泛的影迷队伍,上大学后楼道里经常会有人大声地咆哮:Freedom!!! 甚至很多女生都会被电影中威廉·华莱士和王妃之间的爱情所打动,开始期待着有个英雄会来问她们为什么会爱上他,然后赶紧说:Because of the way you are looking at me now.关于这句台词,台湾三区字幕的翻译很让人称赞:因为你眼中的豪情。
 
自导自演而领取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使得吉布森获得了和大师级的伍迪·艾伦一样水平的成就,可是从那以后的十年里他再也没有导演任何作品,这个家伙并没有很草率的利用自己“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名声,只是等待他最青睐的史诗题材。《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在2004年终于以他第三部导演作品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部用希伯来语做对白,配以英文字幕,按照圣经的描述,真实还原基督耶稣受难之前的12个小时的电影在一片争议中上映了,吉布森又一次让世界目瞪口呆。
 
我对于这种宗教题材的电影一向兴趣不大,即便是马丁·斯科西斯的惊世之作《基督最后的诱惑》我也没有拜读过。这次实在难以拒绝梅尔·吉布森的作品,于是把DVD放进了光驱。据说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和每一句对白都是非常考究的,熟读圣经的人也很难从这些地方找到些许的纰漏,可是我是个宗教盲,唯有的一点点宗教知识也是来自刚刚读过的小说《达芬奇的密码》,电影根本没有能吸引我的目光。审判耶稣的那段戏很有舞台剧的感觉,演员们的表演也有点拿腔拿调,花费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后,耶稣开始受难,这是个恐怖的拷打过程,这个人要替全世界的人类赎罪,所以皮开肉绽真的只能算小意思了,铁头箍被生生的套到头上,然后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钉十字架的过程我差不多没有看,实在有点超出我肠胃的承受范围了。上一次拍《勇敢的心》,酷刑折磨的部分处理的比较含蓄,没有多少血腥的镜头,这一次吉布森是完全放开了拍这段戏的,MPAA居然没有给他一个NC-17实在是太仁慈了。血淋淋的场面太多,以至于我没有精力来思考这部电影了,电影一结束就赶紧把碟片拿出来换上一张《绝望的主妇》放松一下。
 
以后再也不看宗教题材的电影了。

2006-01-22

春雪




女朋友和我说《八月照相馆》不好看,因为节奏太慢了,也没有什么情节。我就没有敢把《春逝》推荐给她,许秦豪的电影都没有太精彩的剧情,也没有真正煽情的片断。他花了很多心思来表现男女主角的心路历程,但是对于故事情节却没有什么兴趣,他宁可留给观众自己来想像。《外出》是许秦豪花三年时间打造的第三部作品,和前两部的风格很相近,只有些许的不同,以至于很多影评认为他没有能够突破自己。看完之后,我认为他至少保持住了自己的水准,这是一部很让我迷恋的电影,里边的孙艺珍很美,她终于摆脱了《假如爱有天意》和《恋爱小说》中的学生妹形象,又没有《我脑海里的橡皮擦》中那么凄惨,留给我一个很女人味的感觉,甚至有了那么一点点性感。
 
对于孙艺珍来说,感性一直不是她欠缺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她太哀怨了,美丽的女人不应该这样。《外出》中她的第一个出场是她扮演的徐莹在急诊室的外边等丈夫的消息,镜头给了她紧张而握在一起的手一个特写,眼泪则很自然的在她的脸上慢慢的流,这是一个很孙艺珍的形象,我当时有些失望,因为又回到了老路子上。
 
在警署她认识了裴勇俊扮演的仁秀,这个时候两个人确认了一个事实:出车祸的时候她的丈夫和他的妻子在同一辆车上。两个人都把自己家人的物品认领走了,她和他都试图从这些物品中找到些什么,尽管他们并不希望真的找到什么,但是真相还是大白了:现代通信设备手机再一次扮演了冷酷的证人角色,两个人坐在咖啡馆里互相看了自己爱人发给情人的短信。接下来男人选择了喝酒和大哭来宣泄自己的痛苦,而女人则独自留在房间里忍受被叛。
 
不过两个遭遇相同的人是很容易走近的,他们第一次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甚至讨论了怎么报复那对背叛了自己的男女。“我们应该来一次婚外情?”徐莹突然这么说了一句,仁秀愣住了,然后两个人都笑了。这是许秦豪版的《花样年华》,以报复作为开头的关系慢慢失去了控制,因为感情的滋生就像植物的根系一样,你永远都没有办法知道它的方向。
 
两个人的第一场床戏拍的非常美,而孙艺珍的身材之完美也让我吃惊,据说这1分多钟的戏拍了几个小时才完成。这是一次以报复为目的的行动,结束以后两个人一起在海滩散步,仁秀问徐莹:“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春天,你呢?”,“我喜欢冬天”。停顿了一下之后,徐莹说“我也很喜欢下雪”,“呵呵,那只好等待春天下雪了”
 
冬天很快就过去了,春天来到的时候,仁秀的妻子醒过来了。这个时候徐莹和仁秀开始发现两个人要面对的不再是两个人的世界了,一场没有预期的感情其实已经悄然而至,第二次来到酒店的两个人比上一次更投入的做爱,他们开始明白这已经没有报复那么简单了,他们就像各自的爱人一样开始背叛自己原有的感情了。这一次他们没有回去,住在了酒店,而第二天回到医院的时候,徐莹的丈夫死了。这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徐莹的丈夫因为和情人偷情而死,他死的时候他的妻子和他情人的丈夫躺在酒店的床上,导演给了这个背叛婚姻的男人一个耻辱的结尾。
 
但这并不表明导演会一样对待原本是受害者的仁秀。关于仁秀和妻子的分手,并没有多少篇幅来表现,他搬到新的住处,开始重新投入的工作。在一场忙碌的演唱会结束后,仁秀望着空荡荡的场地发呆,突然天上飘下雪花,他吃惊的望着天空,然后想起了什么似的笑了,原来春天真的会下雪。同时在首尔的另一个角落,徐莹也在望着窗外的雪花。
 
最后一个镜头是车外的雪景,我们看不到车里坐着谁,只看到车在大雪覆盖的公路上行驶。接着听到徐莹问:我们去哪里?仁秀回答:你想去哪里?

2006-01-17

Peter Jackson的金刚

从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三部曲看,导演的个人喜好对于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还是有很大关系的,作为《指环王》小说的忠实读者,彼得在制作的时候能够很准确的把握书迷的感受,能够尽可能的还原读者心目中的中土世界。

在完成这部鸿篇巨制之后,开心的彼得·杰克逊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来2亿的预算来实现他9岁以来的一个梦想:重拍经典作品《金刚》。这个想法基本上和重拍《宾虚》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巨资不是问题,技术不是问题,甚至剧本也不会是问题,但是是否能找回原版《金刚》中的那种感觉则是彼得大帝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他的《金刚》被拍成了21世纪的《哥斯拉》的话,那么2亿元就算打水漂了,归根结底电影不是技术,是艺术,所以Weta的技术能力并不能保证电影的成功。

彼得对于1933版《金刚》的痴迷保证了新版电影的质量,他将故事仍然放在1930年代,最后的高潮依然是帝国大厦,这里真的要感谢拉登,如果不是他把帝国大厦背景中的世贸双塔炸掉的话,恐怕Weta工作室还得花点银子来帮忙还原1930年代的纽约。选择Naomi Watts来当女主角是非常明智的,演技的保证当然重要,但是更美妙的是Watts身上具有的1930年代好莱坞女星的古典美气质,这一点可不是“大嘴”罗伯茨之类所能模仿的。

电影片长是彼得做的最大的改动了,93分钟的故事被改成了187分钟,其中最大的挑战是金刚出场前居然有1小时的铺垫。有评论说“你能想像007电影开始一半以后邦德才出场的情景吗?”看过电影后,我觉得彼得的工作还是做的很好,节奏非常紧凑,你不会很容易感到拖沓。

恐龙狂奔的那一段是技术难点,看过之后我对Weta的确有些失望了,这个技术在1993年ILM就已经创造出来,而10年后Weta并没有能够将其升华,甚至在最后有点力不从心了。如果不是老乡彼得的鼎立支持,恐怕制片方应该换掉他们了,希望以后他们能和ILM一样低调一点,安心于技术上,而不是炒作。BTW,金刚大战暴龙的9分钟完全达到了我的预期,绝对的10分表现,我期待着收藏版的DVD来听彼得的解说了。

曾经有人说《金刚》无法准确的定义成类型片,因为它基本是个大杂烩。但金刚和安之间的感情是这部电影的精髓,有人把金刚独自爬上塔尖的自杀式行为比作《马语者》结尾汤姆在马蹄下的双臂打开,而当金刚从楼顶跌落的时候,她们又想起了《泰坦尼克》里杰克从木板边滑落,沉没海底。彼得花了2小时来满足男性观众的冒险胃口之后,用最后的篇幅完整的复制了72年前的那次诀别,这是献给这个世界上所有女性的,彼得最煽情的一次剪辑。金刚看着夕阳,气喘吁吁的用大手拍打着胸口,告诉自己心爱的女人:Beautiful!这是它最后一次看夕阳,为了看这夕阳它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彼得问这个世界上所有男性的:你是否会为了和自己心爱的女孩看一次夕阳而放弃自己的生命?

重拍《金刚》是彼得·杰克逊9岁时对自己的承诺,在2005年的圣诞节全世界的观众和他一起目睹了这一壮举。我不知道这个时候地球的某个角落会不会有另一个9岁的孩子因为看了2005版的《金刚》而告诉自己,有朝一日要重拍这部电影,或许就在惠灵顿,也或许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可能吧。

很不错的几个Tagline

Independence Day

We've always believed we weren't alone. On July 4th, we'll wish we were.

 

Braveheart

His passion captivated a woman.

His courage inspired a nation.

His heart defied a king.

 

Alien

In space no one can hear you scream.

 

Face/Off

To destroy your enemy, you must find him, face him, and then ... become him.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Golden Eye

You know the name.

You know the number.

 

Forrest Gump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You can erase someone from your mind.

Getting them out of your heart is another story.

 

Closer

If you believe in love at first sight, you never stop looking.

 

The Dreamers

Together anything is possible.

Together nothing is forbidden.

 

Hotel Rwanda

When the world closed its eyes, he opened his arms.

 

The Butterfly Effect

Change one thing.

Change everything.

 

The Pianist

Music was his passion.

Survival was his masterpiece.

2006-01-13

赤裸的甜心


Jane Campion,翻译成中文叫简·坎皮恩,一个新西兰女导演。显然,她没有她的同胞Peter Jackson更有名气,可是她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导演,她的才华、她的勇气都可以和欧洲导演相媲美。自从出道以来,她就保持了每三年一部电影的创作速度:1993年的《钢琴课The Piano》,1996年的《贵妇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a Lady》,1999年的《圣烟Holy Smoke》。

 

坎皮恩最新的作品《裸体切割In the Cut》其实已经过去快三年了,这张碟片放在我的抽屉里也有1年多的时间了。倒不是我对坎皮恩有什么审美疲劳,反而是到了虎狼之年的梅格·瑞安Meg Ryan突然决定放手一搏着实的吓了我一跳。全裸出镜,亲自操刀床上激情戏,作为上一代的“美国甜心”能够有如此勇气倒也值得钦佩,可是她那“柴禾妞”的身材能否经受镜头的考验实在让我难以放心。

 

电影的气氛在坎皮恩的掌控下,很快进入了惊悚片的步调。梅格·瑞安的出场也没有太多的惊奇,或许是期待有点太高了。凶杀案发生后,可爱的警探走进了她的生活,他们有了约会,并且跑到了床上。按说很擅长剧本功夫的坎皮恩不应该如此草率的把万众瞩目的床戏如此生硬的放到这个地方,但是老虎真的打了一个盹。导演迫不及待让梅格·瑞安脱掉了衣服,或许是想让大家尽快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然后真正认真的欣赏后边的剧情,于是“甜心”赤裸了自己的身体,然后俯卧在昏暗的床上,显然已经做好准备的观众们有点失望,和戴安·莲恩Diane Lane在《不忠Unfaithful》的出位表演相比,这显然有点太小心翼翼了。大概同样是女人的缘故,坎皮恩让我们的“甜心”用了一个很好的姿势来掩饰自己身材上的莫大缺陷,假如让莎朗·斯通来演同样一段戏,她一定不会放弃这样一个很容易“出彩”的镜头。

 

等到这个噱头被大家完全了解以后,坎皮恩终于开始专心的讲她的故事了。一个连环杀人案,碎尸被不断发现,但是好像太多的时间被浪费在了“甜心”这边,所以已经没有办法再去关注警探们的侦破了,而且似乎连环杀人案中一些必要的推理也都不必要了,我们就像可怜的女主角一样,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看着一个不务正业的警探和一个与他有过一夜情的女人纠缠,顺便调查一宗连环杀人碎尸案。

 

最后案情的解开更是匪夷所思,即便是一个极端丧心病狂的连环杀手也会有他自己的喜好,他不会随意的选择目标,但是影片结束的时候我依然没有搞清楚那个被自己目标轻松搞定的杀手到底是个怎样的家伙,难道这些角色都是来为表现一个寂寞女人的生活而设置的陪衬?最后两个人在椅子上做爱的镜头终于有点性感的味道的时候,电影也马上就结束了。

 

这实在不应该是一部Jane Campion Film,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水准,倒是出尽风头的梅格姐姐的演出有点感觉,至少摆脱了原来一贯的花瓶形象。

2006-01-08

There are over 550 million firearms in worldwide circulation. That's one firearm for every twelve people on the planet. The only question is: How do we arm the other 11?
 
这是Lord of War中的一句黑色幽默的台词。了解了这个数字后,也就明白为什么每天新闻里关于战争的报道络绎不绝,美国人更是在每个经度的地区都有战场。从伊拉克打到巴尔干,从巴尔干到阿富汗,然后又打回伊拉克。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地球,也许我们在这个茫茫的宇宙中太孤单了,所以我们只好用自相残杀的游戏方式来聊以自慰。
 
尤里的天赋就是卖枪,贿赂、走私都是他最擅长的营销手段。尤里形容他第一次卖枪的感受时用了一段经典台词:Selling a gun for the first time is a lot like having sex for the first time. You're excited but you don't really know what the hell you're doing. And some way, one way or another, it's over too fast.(有点荤,但是绝对够水平,我很喜欢。)
 
当戈尔巴乔夫下台的时候,别人在庆祝冷战结束,而尤里看到的是无数因为冷战结束而变得大肆贬值的囤积武器,这是属于军火贩子的商机,可爱的尤里兴奋得直吻电视上的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后,有价值32亿美元的武器被偷走,而这些武器大部分又被卖回了独联体国家,用尤里的话来说,这是20世纪最大的抢劫。而 AK47则成为苏联最大的出口物品,甚至排在伏特加的前面。
 
以为最终将尤里缉拿归案的警探杰克最后不得不眼看着尤里大摇大摆的走出监狱,尤里最后送给杰克这个世界上最荒谬的真相: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军火贩子是美国总统,他一天的销售额是我一个月的,当有些生意他不方便出面的时候,他不介意有我这样的人来单干。
 
电影最后的字幕,我无从考证,但确实很有讽刺意味: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供应国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而这五个国家目前正在担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