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30

巨星殒落



他在’第七封印‘中与死神对话,他说人们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偶像称之为’上帝‘,

而我们给自己制造了一个上帝叫他’英格玛伯格曼‘,祝大师一路走好。

2007-07-23

三十九年的追踪



1968年12月20日,David Faraday和Betty Jensen在Solano郡的Benicia被枪杀身亡,警方没能找到凶手。 

1969年7月4日深夜,Michael Mageau和Darlene Ferrin在Vallejo郡被枪击,午夜时分有人打电话报警,声称对Michael Mageau和Darlene Ferrin的案件负责,并称自己也是David Faraday和Betty Jensen案件的凶手。随后Darlene Ferrin死在医院,Michael Mageau幸免,多日之后他悄然离去,不知所踪。

1969年8月1日,包括“旧金山纪事报”在内的三家当地报纸收到了三封信包括三份密码表,寄信人要求报社将自己的三份密码表登载报纸头条,并声称自己的身份就隐藏在密码表中。一周后的8月7日,凶手寄来了又一封信,在信中他第一次称呼自己为Zodiac。第二天,两位当地的老师解开了三份密码表,其内容是凶手自述的杀人动机,但是却没有标明其身份(我个人比较置疑这个解密,因为按照揭密后的信息,这里有很多拼错的词,而结尾的18个字母没有组成任何单词)。

1969年9月 27日,Bryan Hartnell和Cecelia Shepard在Napa郡的Berryessa湖畔被蒙面人袭击,事后有人向警方报告这次袭击,两天后Cecelia Shepard死于医院,Bryan Hartnell幸免。

1969年10月11日,出租车司机Paul Stine被未知名乘客枪杀于旧金山的Mason街和Geary街的路口。凶手拿走了他的部分衬衣,并留下一双手套和半个指纹。几个目击者报警,负责侦破此案的是SFPD的Bill Armstrong侦探和Dave Toschi侦探,那一天刚好是Bill的生日。

1969年10 月14日,Zodiac再次寄信给旧金山纪事报,并将Paul Stine的带血衬衫的一角附在信中,表明自己对此案负责。

1969 年10月22日,一个声称是Zodiac的人给奥克兰警察局打电话,希望能够在电视台的一个脱口秀节目中和著名律师Melvin Belli通话。后来在通话中他向Melvin寻求帮助,并约见面谈,最后却失约了。

接下来,Zodiac在11月18日和12月20日又两次写信给报社,其中11月18日那封信中附有新的340个字符的密码表,这份密码表再也没有被解密。

1970年3月22 日,Kethleen Johns带着她10个月大的女儿从旧金山前往Petaluma,路上被陌生男子挟持,在一个路口侥幸逃脱后获救,她认为是Zodiac挟持了她,尽管她多次这样说,可是警方还是质疑那个挟持者是否是Zodiac本人。

这之后Zodiac保持了和媒体的联系,他经常寄来一些信件和明信片,但是再也没有被报告的袭击和凶杀事件发生,1971年3月13日收到一封来自Zodiac的信之后,他就从人们的生活中暂时消失了将近3年,直到1974年 1月29日他再次给媒体写信,接着在1974年的上半年他又再次写过几封信,但是大多都不能通过笔迹鉴定100%的确认是Zodiac本人写的。而从 1974年7月8日后,他又消失了。

1978年4月24日,这是最后一封来自Zodiac的信,尽管被多位专家质疑或否认过,但是人们还是把这一天当作Zodiac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的日子。

1991年8月16日,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Vallejo警方联系上了失踪多年的 Michael Mageau,经过非正式的面貌指认,Michael Mageau认出了Arthur Leigh Allen。在调查Zodiac的过程中,警方一共排查了2500名嫌疑犯,其中嫌疑最大的就是Leigh Allen,他不仅仅被受害人唯一指证,而且认识被害人Darlene Ferrin,他有一块Zodiac牌子的手表,他的鞋码,他的军方背景等等非关键性证据都完全符合Zodiac。在非正式的指认过后,警方和司法机构协商对Leigh Allen进行指控,但是就在正式指控做出前,Leigh Allen死于1992年8月26日(那一天刚好是我14岁生日)。

这就是美国西海岸比较闻名的连环杀手案,曾经在1971年和2005年两次搬上银幕,在一封信中Zodiac曾经说希望多年后有人能把他的故事拍成电影,毫无疑问他的愿望达成了,而且在2007年由David Fincher第三次完成。这一次,Fincher放弃他以往凌厉的个人风格,回归一种最纯粹的电影语言,大师的风范隐现。按说在连环杀手的众多案例中,Zodiac不是最有魅力的一个,也不是唯一没有破案的,要是以CSI系列的经验来看,Zodiac有点笨拙的手法和几乎没有模式的选择目标都没法让他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杀戮者,但是在Fincher冷静沉稳的镜头下,这一切都不重要了,我们看到的是SFPD对一个杀手的追踪,一个漫画家对一个杀手的追踪,一个没有破解的密码表,一个不知所踪的杀手,还有什么比在蛛丝马迹中寻找一个没人知道的杀手更刺激的事情吗?

David Fincher在’异型3‘中营造宗教色彩,在’七宗罪‘中制造惊天结局,在’搏击俱乐部‘中彻底颠覆,却在2007年的3月,一个最没有奥斯卡野心的时候,把他磨练4年的作品推出,完美的塑造一个在西海岸曾经让警方疲于奔命的连环杀手,其镜头中的信息量是惊人的,不停的定格重来,我连续看了两遍才彻底看明白。有影评人说这部电影是挑战观众智商的,是一部聪明的电影,绝不俗套,即便是直到无奈的结尾,这158分钟也绝对一气呵成,毫无拖沓。

2004 年,SFPD一度宣布终止此案的调查。但是在2007年3月忽然又毫无理由的重开此案,和电影的上映居然不谋而合,也就是说SFPD的侦探们要继续这个持续了39年的不懈追踪,可是Zodiac到底还活着吗?

2007-07-20

爱恨消失前用手温暖我的脸








看过阿伦雷乃这部“广岛之恋”以后感动了很久,是那种很莫名的感动,我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恋人离去,没有那种剥离灵魂式的切肤之痛,但是阿仑雷乃却用他冷静的镜头把杜拉斯式的喃喃自语拍到了极致,就好像为杜拉斯拍摄了一部散文MV,黑白胶片带来的沧桑感跃然眼前。可我迟迟不知道该怎么描绘心中的那份感触,不小心在豆瓣网上看到一篇帖子,和我看过电影后的感受很相似,于是留作纪念。 

曾经见到过杜拉斯年老时的一张照片。
这个女人由于受到过度的酒精刺激而变得形容枯萎。
但她的眼睛澄澈清亮。像每一个年轻女子一样。令人着迷。
她的文字就像她漂亮的眼睛,没有随着时间的老去而黯淡。
而是成为了永恒。
……
杜拉斯的作品在半个世纪之前,可以说是一种异类。
她仅仅是要将自己内心复杂的世界叙述出来。完整的,不会用多余的话语来解释。
理性。情欲。绝望。
也许她的世界是别人永远无法抵达的。但她也不需要别人过多的理解与探究。
她一直是自由的。
她的文字,是一朵孤独的花,安静而诡异地绽放着。
比如《广岛之恋》。
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
一个法国女子。为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电影,来到这里。
这里,广岛。她生命中一段过眼云烟的爱。
他,一个日本男人。和她一样没有名字。
他们的相遇没有原因。只是相遇了。
在旅馆里。他们疯狂地彼此需要。
他们也谈论广岛。战争。灾难。
他说,你在广岛什么也不曾看见。一无所见。
她说,我都看见了。毫无遗漏。
性欲、爱情、不幸,这些都在广岛发生。无法抹杀。
他们还在对话着,有关自己,有关广岛,历史和现实相错。
在内韦尔。她的家乡。她告诉他,有一天她曾发疯。
但她没有说明原因……
然后她走了。决定不再见这个日本男人。
但是,宿命并非到此为止。
下午四点,乌云密布的天空下,他们再次相遇。
我觉得,我爱上了你。他说。
然后把她带回家。
他们又开始彼此强烈地需要。
之后,她还是离开了。她必须离开。
打算翌晨搭乘班机离开广岛。
但他一直跟她。他对她的爱无法自拔。
她也一样。
他们去了一家临水而立的咖啡馆来度过最后的时间。
她告诉了他自己曾在内韦尔发疯的原因。
一九四四年,她二十岁。在内韦尔,她被剃成光头。
她初恋的情人是德国人。在法国将解放时被杀死。
她受到如此大的侮辱,只是因为爱上了一个国家的法定敌人。
这样深深的爱恋,结果只是无力挽回。
她没有自杀。但她疯了。
一件可悲的事。
……
她又离开了咖啡馆,想回旅馆稳定一下情绪。
但她无法做到。
再次回到那个日本男人的面前。
她不停地回忆着。爱情。内韦尔。广岛。眼前这个男人。
他们彼此交换着爱的绝望的目光。
但内心都很清楚。
这场短命的爱情就像内韦尔的爱情那样,也会死去。
痛苦地死去。
……
遗忘。
只有遗忘能拯救他们。
但遗忘也是痛苦。
他希望她能留在广岛。
但宿命的大局已定。
他们沉默。良久地沉默。再也没有任何举动。
她最后告诉他,广岛。这是你的名字。
他说,这是我的名字。是的。你的名字是内韦尔。法国的内韦尔。
……
故事就此结束。
或许并未结束。
但那个法国女子是否会改变自己的决定,为了他留下来——已经不重要了。
杜拉斯想要表达的,是这个法国女子的内心世界的改变。
在初恋情人被无情地杀死后,她便不再是她了。
这并没有使她在内韦尔徇情。
但这一切完完全全改变了她的个性。她疯了。开始超脱自我。
只剩下委身于人的想法。
于是遇见了这个刚认识的日本男人,在广岛。
但是,杜拉斯说,那个法国女子把她仅剩的最宝贵的东西,在表达激情中蕴涵的内韦尔的爱情夭折后幸存的爱,给了他。
……
第一次看《广岛之恋》的时候,不能明白所发生的一切。
多年后,明白了。却又不想说得太多。
爱,或者失去。以及人世间一切情感。都会在适合的场合出现。
内心所承载的伤痛、沉默、放纵、孤独、分裂和深深的绝望使我们清醒。
杜拉斯写尽了爱情的本质。
我们不适应爱情,仅此便令人伤感。
想说的就是这些。

2007-07-09

残酷沙漠



Bruno Dumont的这部Twentynine Palms给我的观影感觉很像Gus Van Sant的《大象》,整体节奏很缓慢,甚至有的时候不知所云,在临近结束时剧情忽然急转直下,给人一个惊讶的结尾。而Dumont比Van Sant更具先锋性,他大量的长镜头甚至是空镜,让电影表现出的孤独和冷漠更甚一筹。而结局的震撼性也完全超越《大象》最后五分钟,莫名其妙的毁灭感随着电影在Dumont最后一个长镜头中结束而几乎能吞噬每个观众的心,当字幕开始的时候我甚至没能从那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Dumont把一对男女放到美国西部荒凉的公路上,男的是美国人,女的是法国人,两个人从LA出发一路晃晃悠悠的向那个叫做‘Twentynine Palms’的小镇前进,他们不急于到达目的地,也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计划,就是一站一站的晃着,路上男人甚至教女人学开车。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也平白得很,好在还算有的说,导演的镜头已经懒到不爱动了,要是男女主角也懒得说话我恐怕早就睡着了,据说拍摄时这些对白都是男女主演即兴表演的。

这部电影在网上出名更多的是因为性,Dumont继承了欧洲导演对性很无所谓的态度,男女主角在床上亲历亲为,镜头毫无遮掩的拍摄加之荒漠的背景,令性爱在电影中回归了一种原始的味道。不过要是真的把电影当做所谓”情色片“来看肯定会失望的,这不是一部讲述性的电影,导演营造出的冷漠感是这个时代每个人所熟悉的,而这种冷漠感在临近结束时升华成一种冷酷得近乎没有人性的残忍,那个长镜头的画面中央裸露的男人给这段公路之旅划上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句号。不过说实话,惊讶之余我觉得导演多少有点形式大于内容。

KEEP THIS MEMORY



写程序的人每天都要和内存打交道,要计算是否有足够的内存可以使用,要记得把用过的内存释放,而内存就是计算机的记忆,有的时候想起来觉得计算机如果有生命的话,一定会很开心,因为它随时都可以把不开心的记忆彻彻底底的抹去,留下的只有美好的东西,所以一台有生命的计算机只需要维护好自己的内存就能生活的很幸福,而不会像人一样还需要“醉生梦死”这样的酒来麻痹自己的神经,即便当你喝过醉过也会发现那不过是一个玩笑,因为当你越想知道自己是否忘记的时候你记得越清楚。 

如果没有LACUNA这样的公司来做删除记忆的服务,不知道这个世界又会多出来多少泪水,可是人真的能像计算机一样把记忆彻底的删除?或者当你彻底删除一个人的某段记忆的时候,你确定他是真的希望忘记什么?当先进的记忆删除程序在Joel的大脑开始运行,当Joel脑海里关于Clem的记忆慢慢消失,Joel忽然发现了他正在失去的是什么,他绝望的呼喊:Please let me keep this memory. Just this one.

愤怒,争执,嫉妒,这些情绪太容易占据一个人的心,容易到很快就能让人打算“删除”一些记忆来满足自己的需要,Clem和Joel都是如此。可是程序运行起来,删除那些无休止的争吵和那些无厘头的争风吃醋以后,忽然发现美好的记忆其实更多,只是被那些不开心的回忆蒙蔽了,越是美好的记忆其实被封存在更深的地方,不论LACUNA有多么完美的删除程序都不能彻底清除干净,就在Clem完全从Joel脑海里消失前的一刻,Clem在他的耳边悄悄说了一句,“到Montauk等我”。于是当第二天清晨头脑一片空白的Joel出现在火车站的时候,他仿佛被什么召唤,改乘反方向的列车去了寒冷的Montauk海滩,而在那里等他的是头脑同样空白的Clem。

Charlie Kaufman的剧本从来都有抢镜的嫌疑,因为他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导演的功力和演员的演技几乎都可以被忽略了。这部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适合在人觉得生活变得乏味,或者失去了对爱情的渴望的时候观看,Charlie Kaufman尽管够癫狂,但是他却在这电影里将爱情塑造的神圣而不可磨灭,每个在争吵中的恋人都应该来看这部电影,或者每对刚刚决定分手的恋人也应该来看,来看Kaufman是怎么说的,看看当你抹去了那些不开心的回忆之后,是不是还有些回忆是美好的,是深藏心底的,是你永远都不能从你生命中抹去的,就像“哥哥”说的,那一分钟已经过去了,你和我在一起,这是事实,你没法否认,哪怕你抹去了记忆。

2007-07-03

蔡琴告别杨德昌


蔡琴写了一些文字以满足媒体的追问,所谓“前妻的反应”,尽管看到的是她对媒体的无奈和对杨德昌的不满,但是谁都没法否认字里行间那理不断的感情依旧。原文如下:
 
    07.7.1
    星期天,电视播了一整天,我也看了一整天;杨德昌就这么走了….。
    电话录音里数不清的媒体留言,都希望我回电;
    这个时候,叫我说什么?!
    说什么也说不清楚我的五味杂陈,就算说清楚,又为什么呢?!
    而所有人却急着要一篇’前妻的反应’!!
    
    从一天最初的简短快讯,然后经过中间不断的增加数据、周边访问、调画面…,
    到一天的结束,我的名字一直连着他的逝世消息….。
    回想当初,从我确知彭铠立和他的恋情,到决定当机立断成全他们,
    再到办完离婚手续,甚至到今天他去世,我的每一阶段似乎都得摊在镜头下….。
    而今天,我怎么告诉外头,我都还来不及感受呢….?!
    直到一天将尽,从电视上,我已看过他那被重复了又重复的身影后,
    一阵强烈而尖锐的刺痛,才刺醒了我的感觉!
    深埋在我心底,长久不愿再去回想曾经对他的记忆,突地袭上来;
    我脱口轻喊出一句:杨德昌!你怎么可以这样就走了呢?!
    
    跪在圣经枱前,我为他的灵魂急求,
    求主以 神自己的名领导他走义路,
    让他行过死䕃的幽谷也不怕遭害….!
    我感谢主在他生命结束前,是与他的最爱在一起,
    我抬起不停涌上泪水的眼睛,坚定的告诉 上帝:我可以站起来!
    我深深的感谢 上帝,让我与他轰轰烈烈的爱过…;
    我安静的、肯定的用手拭摸着夹在圣经中的小十字架;闭上眼,
    再感受一次这曾经的爱情…,一次比一次平静、勇敢。
    细数他一生共完成了八部电影,在我们生命联集的十年中,我竟见证了一半….!

2007-07-02

香港回家10年

第一次看《春光乍泄》的人,恐怕都和我的期望是一样的,一部同志电影。看过之后一定发现感觉不那么真实,王家卫只是用同志做了一个噱头,或者是看电影的我将其认作噱头,其实这就是一段爱情,一对恋人在世界的尽头的一段爱情,悲欢离合,吵吵散散,用王家卫的话说就是,同性恋的爱情和异性恋的爱情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有了这句话垫底,我再看《春光乍泄》的时候就感觉亲切了很多,很多桥段都看得出王家卫式的味道,我最喜欢的还是厨房里的那段探戈。 

但是王家卫是不会花上90分钟的时间简简单单的讲一个爱情故事,他把张国荣和梁朝伟带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时候还不知道电影的两个主角会发生什么,他只是想让他们困在这个被称作“世界的尽头“的地方,看他们会发生什么,电影继续王家卫式的延期,几乎要梁朝伟疯掉。而当王家卫结束拍摄的时候,他自己在导演手记上写道,我体会到了放逐的感觉。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放逐的感觉才让王家卫感觉到回家的渴望,不是因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遥遥无期的拍摄,而是因为心灵上的孤寂,回到香港剪辑《春光乍泄》的时候,王家卫把梁朝伟和关淑怡的一整段关系都剪掉了,如果不是有后来的《摄氏零度•春光再现》恐怕我们都没法看到关淑怡那么精彩的表演。我想因为对放逐的感觉感悟之深,王家卫最终没有把《春光乍泄》剪成一部爱情片,而是一部关于放逐和回家的电影。如果有人要我选一部电影来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的话,我肯定挑王家卫的这部《春光乍泄》,香港就像张震扮演的那个台湾男孩,不论跑多远,哪怕到了世界尽头的灯塔,他都明白最终他是要回来的。

因为确定这样的基调,与此无关的很多东西都被改掉了,包括那个很德帕尔马式血腥的自杀镜头,梁朝伟和关淑怡的那段故事其实我也喜欢,她偷偷喜欢梁朝伟,却知道因为张国荣的存在而很难如愿,只能选择离开,独自一人跑到瀑布那里工作,希望有一天能遇到那个人。在她离开的时候和梁朝伟有一段告别,临走她要他抱一下,梁朝伟问为什么,她说,让别人羡慕一下。其中酸楚的滋味极像《堕落天使》结尾金城武背后的李嘉欣,虽然她知道不久就会下车,但是那一刻真的很暖。

王家卫说《春光乍泄》是他创作的某个阶段的结尾,他也说从此知道电影不是生活的全部,希望能学会把电影和生活很好的分开。我很怀念97以前的王家卫,哪怕是那部青涩的《旺角卡门》,也许是因为那个时候的王家卫还在孤独和自我放逐吧。

特意在回归10周年的时候重看《春光乍泄》和《摄氏零度》,香港10年回归庆,不料莫名的很怀念“哥哥“张国荣,怀念他推开门幽幽的说,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开始吧。

2007-07-01

悼念杨德昌

 

忽然从新闻中看到杨德昌昨日于美国离世,很是遗憾,曾经在《看电影》的蛰伏名单里看到过他,一直以为他在《一一》之后还在构思新作。没有想到期待中却得此噩耗。

 

祝大师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