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

我们都在梦中


最棒的制作者会在影像中模糊观众的时间观念,模糊现实与梦境的界限,每个段落都精致的可以当成一个短篇故事,乔纳森诺兰没有满足于此,他加入了道德和人性的讨论,甚至上升到物种的高度,将一个科技话题引到了哲学的水平。在双时间线定论前,不仅仅有大量的空间供观众讨论,甚至还有点烧脑剧的感觉,无数剧迷一起讨论诺兰留下的各种蛛丝马迹。

年近八旬的安东尼霍普金斯是一个惊喜,哪怕你觉得他的表演一定会很精彩,你对他有很高的预期,但他还是会让你吃惊,特别是他依靠着墙,挤出一丝微笑的一幕,瞬间将你带回25年前那个著名的场景,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微笑简直就是他的招牌。

抛开各种情节的讨论,我更感兴趣的是AI的最终成品,我们曾经幻想飞上天空,登上月球,这些都最终实现,但AI不一样,我相信电池、记忆、仿造皮肤、钢筋骨架这些东西都不是问题,随着工艺的进步,我们会制造出待机时间超长,存贮空间惊人,仿真度足以以假乱真的机器人,但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自我意识」,这不是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个我们甚至不知道是否可以真实定义的东西。

从Westworld的设定来看,至少有一点是被广泛认同的,任何科技进步的最初的推动力,恐怕都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性。无论是高清DVD,还是VR或3D、4K,还有未来的AI,如果能够满足人们最隐秘的渴望,就成功了一半,其实human那部剧集也是这么设定剧情的。

2016-07-03

再见,孔蒂


2012年欧洲杯那支意大利也曾经令人敬畏,我们毕竟进入了决赛,淘汰赛击败了英格兰和德国,但结局却不那么令人愉悦,0:4的决赛大屠杀很不意大利。

四年后,我们虽然没能进入半决赛,但我们赢得了全欧洲的尊重,这一次我们走的也很有尊严。勒夫和他的德国队放弃了凌厉的进攻,安心的进行防守,摆满了三中卫来防范意大利两个肋部的突击,他的选择是对的,德国创造出的机会远不如前几场,可也同样限制了意大利,贾凯里尼没能拯救意大利,德罗西和莫塔都不能上场后孔蒂确实在中场没什么牌了,意大利能坚持到120分钟结束,一方面是因为孔蒂和小伙子们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德国的敬畏,日耳曼人一直没敢放手进攻过,他们小心翼翼的控制着局面,直到令人窒息的点球。

点球开始前,我很没有信心,毕竟那是四十年来从未点球失手的德国人,但没料到意大利把点球拖到了第九轮,没有一颗大心脏真的没法玩这个,布冯从不看本方罚点球。我应该关掉电视,和十年前的决赛一样,也许我们会得到一个好结果。

不管如何,下一届大赛将难以看到这支意大利完整的中后场阵容了,BBC里的巴尔扎利已经35岁,布冯38岁,德罗西32岁,意大利防守阵容又该更新换代了。感谢孔蒂带来的这个美妙的法兰西之夏,两年后俄罗斯见。

2016-06-29

复仇成功


不知道有多少意大利球迷能预料到今天这个结局,我曾经仔细的考虑过,以这支意大利和这支西班牙的牌面实力来看,西班牙依旧占优,特别是小组赛第三场被克罗地亚击败后,会令斗牛士们更谨慎。

但开场后的意大利展现出来令我惊讶的统治力,防守依旧出色,边路的控球也很精致,当球进入西班牙30米区域后传接球忽然加速,利用贾凯里尼、埃德的速度拼命冲击布斯克茨的两侧,三中场的西班牙显然有点力不从心。32分钟的进球之前,其实意大利已经有两次得分的绝佳机会了,前锋们的个人能力的确有点不够顶级,也许有因扎吉在上半场就两球以上了。

没有皮尔洛之后的意大利队不再依赖于中场的节拍器,打得反而更简单,快速的边路突破或直接长传给佩莱,少了一些优雅,却更显力度和速度。西班牙上半场完全被打蒙了,居然控球率和意大利平分秋色。

下半场西班牙做了调整,但场面上依旧变化不大,他们夺回了一些控球,却没有太好的得分机会,BBC没怎么让西班牙人获得禁区内起脚的机会。直到75分钟左右,西班牙才开始形成围攻之势,意大利明显跑不动了,但只要防守体系稳定,被围攻并不是意大利最害怕的事情。布冯扑出两次危险的大门后,佩莱在90分钟杀死了比赛,那一刻,我想所有意大利球迷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可以忘情庆祝了。

感谢孔蒂在两年里打造出这样一支整体性堪比2006年的意大利队,只是他怎么舍得在世界杯前就离开。


2016-06-24

孤独的扳平比分


很少能看到今晨匈牙利对葡萄牙这样的比赛,匈牙利众志成城,团结一致,葡萄牙则完全依赖唯一球星的灵光闪现,偏偏他一个人力挽狂澜。匈牙利进一个,他助攻队友扳平,下半场伊始匈牙利再次领先,他亲自扳平,几分钟过后匈牙利再次进球,他再进一球。

这是难得一见的C罗独力挽救葡萄牙队,这支曾经脚法细腻的技术型球队,现在已经沦落为不堪入目的二流球队,完全靠C罗一人支撑。第一次感觉他有点可怜,孤零零的被批判,带着一群猪一样的队友艰难前行。

2016-06-22

父亲节那一天的私生子大战


HBO很应景的在美国当地时间父亲节的晚上,播出了万众期待的「私生子大战」。客观的说,主创人员不负众望,这是在电视剧中能看到的最具规模的战争场面了。估计一季的预算花了一半在这一集。Jon Snow独自面对对方骑兵的这个镜头极为震撼。

自从第一季离开Winterfell,Sansa和Jon第一次回到家,Stark家族重新统领Winterfell,狼家的旗帜飘在城头,令人感慨这个多灾多难的家族,付出如此代价,最终统治北境的也许是Sansa Stark吧。




2016-06-20

我们也绝杀一次


好像十年前那届世界杯开始的时候,那支意大利队已经被称为是平民球队了,大概是因为托尼、格罗索、巴罗内、巴尔扎利等球员的入选吧,因为他们都不是在豪门球队踢球。但仔细想想,毕竟当时队中还有托蒂、皮耶罗、皮尔洛、因扎吉等一票老家伙。和今天的这支意大利相比,十年前也算是星光闪耀了。可是,又有谁想到,这支意大利却前两场连胜,一球未失,率先锁定了小组第一呢?

那一晚,我因为拔牙正在发烧中,裹着一床薄被在沙发上观战,旁边还有老婆在泼冷水,不停的说这球不行那球不行。原以为按照历史惯例,最佳结果是一场平局,第87分钟(这是1994年世界杯的巴乔时间啊),借助一个靠近对方30米区域的界外球发起快攻,Eder从肋部忽然杀入,靠个人技巧拜托三名防守球员,一脚弧线球,打进远角!(这是1994年世界杯半决赛巴乔进球的翻版啊),然后我就激动了,烧也退了。二十年来,意大利被人绝杀无数次,最后几分钟绝杀别人还是头一遭,够我兴奋一周的。

孔蒂这是离任前非要功成名就的节奏啊。

2016-06-17

意大利的BBC


每次当你以为意大利会被对手暴打的时候,往往对手都会失望,比如2000年的荷兰,2006年的法国,2012年的德国,现在这个名单上还有2016年世界排名第二的比利时。

赛前最乐观的意大利球迷,也会觉得才华横溢的比利时拥有强大的实力,意大利最佳的战略是战平比利时,再从另外两个对手身上拿足出线的分数。

比利时也确实由阿扎尔们掌控了中场,将意大利压到了半场,虽然谈不上全线压制,但场面优势在比利时一边。孔蒂的球队利用每一次控球的机会,犀利的打击比利时的后防线,制造了若干次险情,然后在31分钟刚过的时候,由皮尔洛附身的博努奇从中圈一脚长传,从空中略过比利时价值2亿欧元的中场线,恰到好处的落到贾凯里尼的脚下,然后一气呵成的命中,1:0,没人看好的意大利领先了,历史上发生了无数次的场景又一次出现。

后来发生的故事,则被一篇网上的文章描述为:基耶利尼、巴尔扎利、博努奇让防守再一次变得酷起来。如果单纯看拦截和断球的数字,这三大中卫的成绩只能算上乘,真正令他们可以称为防守大师的关键在于:上抢和犯规。上抢是无法靠统计数据完美展现的,这是意大利的后卫们代代相传的绝技,是巴雷西这样没有速度和力量的后卫如何称为世界顶级中卫的原因,他们有绝佳的嗅觉可以提前预判对方的传球路线,在形成实际威胁前就将球处理掉。至于犯规,他们可以精确的控制位置,在三十米危险区内,他们从未犯规,没有留给比利时哪怕一次直接任意球的机会。

不管这一支意大利可以走多远,这都可能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后一次BBC组合的表演了,还有毛茸茸的德罗西。

2016-05-23

补锅匠的童话


就算是最铁杆的莱斯特城球迷,包括那位著名的莱因克尔老师在内,恐怕没有人在2015年8月赛季开始之际相信自己的球队可以夺得英超冠军,顶多顶多他们会很自信的认为莱斯特城可以成功保级。

等到2016年的春天,童话里才会发生的励志故事真的变成了现实,整个足球界都惊呆了,兢兢业业多年的拉涅利终于在临近退休之际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顶级联赛冠军头衔。

说实话,我不觉得没个性的「老好人」就不能事业成功,不是所有人都要像贝尔萨、穆里尼奥那样有个性。拉涅利的失败,或许更多的就是个人能力不足+运气不好的组合。同样是「老好人」性格的安切洛蒂现在不是也一副大师的模样吗,所以,拉涅利基本就是个低配置版的安切洛蒂,作为一个讲究整体和防守稳定的传统意大利教练,终于碰对了时机,把一帮拥有饥饿感的草根球员捏合到了一起,又赶上了几大豪门的不景气或内乱,于是谱写了「猪也飞起来」这样级别的童话。

不管什么原因,没有必要深究,也没必要考虑如何复制到其他中小球会,这就是一次奇迹,比赛会制比赛更难出现的一次奇迹,大家一起庆祝,一起恭喜「补锅匠」拉涅利老师就足够了。


2016-05-12

Farewell to The Good Wife


In this way, the victim would become the victimizer. This is the education of Alicia Florrick.


这句话是The Good Wife的创作人兼制片人King夫妇在剧集结束后,写给粉丝的信里对七年美妙经历的一句总结。

跨越七年的156集,不可否认的含有一些有失水准的部分,但就台词、镜头、服装、布景等这些单个元素来讲,The Good Wife这部有Ridley Scott挂名执行制片人的美剧,完成度是相当高的,在广播网的剧集中绝对是顶尖制作。

Alicia Florrick这个角色对于女性观众的认同感应该是更强,但这个坚韧的女性角色对于我这样的男剧迷来讲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应该说这剧集的两大明星角色是Alicia Florrick和Eli Gold,有种说法是Alicia只是名义上的「good wife」,Eli才是那个实际上的「good wife」,当Peter背叛Alicia的时候,Alicia有Will来做感情/肉体寄托,而当Peter政治上背叛Eli的时候,Eli却坚守在办公室的角落,不离不弃,甚至当Peter政治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Eli理智的迅速转移了Peter的政治财产,确保了Florrick家族的政治前途。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部The Good Wife其实应该叫The Good Wives。

这类表现主角心路历程的剧情,很适合美剧,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伴随着小演员们长大,看着男女主角分分合合,职场家庭斗智斗勇,看Alicia花费七年时间从家庭主妇变成律师事务所初级律师,合伙人,创办自己的事务所,竞选检察官,从头开始做事务所,经历丈夫出轨丑闻,情人枪击身亡,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起来。最终,用编剧的话来说,从某种程度讲,Alicia变成了Peter,她从一个打出巴掌的受害者,变成了被打一个巴掌的害人者。

当然,这只是创作而已,对比下现实生活,这七年对于我来说则是蛮无聊的七年,做了两年SP,做了两年App,做了两年装机推广,还有一年WIFI,只能说希望下一个七年可以精彩一些。

再见,Alicia,再见,Eli......

2016-04-01

2015Top10


直到2016年第二季度的第一天才开始写2015年的TOP10,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很懒。这两年时髦叫「拖延症」,其实真的就是懒惰,事情确实比前几年要多要杂乱,但更重要的是分神的理由更多。

所以,从今天开始,尝试治愈「拖延症」,办法呢也很简单,不要考虑是否来得及,是否太迟了,之前计划要做的,或者早晚要做的事情,想起来了就做。比如这篇2015TOP10,晚了三个月也不要紧,得写出来,短一点也无所谓,起码是我今天的想法。

这就是2015年我自己最喜欢的10部电影或电视剧,原则还是两年内出品的。


两天一夜 / Deux jours, une nuit


比利时是个遥远的国家,那里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语言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对比利时的了解全是基于电影。恰恰达内兄弟拍摄的所有电影都是比利时的普通甚至底层人的生活,这给了我一个窗口,去窥探这些遥远人的生活。整部电影就描述了主人公48小时的生活片段,她努力的游说十几个同事去放弃拿去1000欧元奖金的机会,留给她自己一个工作岗位。无奈到有点可笑的剧情,反而让这个遥远国度的小人物生活在我面前无比真实。


夜行者 / Nightcrawler

年度励志作品,比任何成功人士的自传都来得精彩。因为这里的「成功」对应的就是商业领域,都是生意,也只有在这个领域的「成功」很容易量化。这是我们当前这个社会自以为的唯一解释,你想「成功」吗?其实就是你想「商业成功」吗?想取得这个成功,就不要再留恋道德感、羞耻感这些精神层面的顾忌,专注于自己的business就好,不择手段的去达成目的。Loise Bloom为了拍摄抢眼的头条,可以舍弃一切,不在乎破坏犯罪现场,不在乎搭档的生命,他取得了成功,这一点也不讽刺,这就是取得商业成功的最佳范例。别再来说什么「不作恶」,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狐狸猎手 / Foxcatcher

这是属于Steve Carell个人的电影。当然,导演和其他的演员也很出色,但没有人可以比Steve Carell更惊艳。如果你看过足够多他的喜剧电影,就会更加惊叹他在此片中的表演,也许有一点点用力过猛,但值得上一座奥斯卡。绝对是去年现象级的演出。



鸟人 / Birdman or (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

这部电影是没话可说的那种电影,它的内容和我的生活毫无关联,没法感同身受,导演拍得酣畅淋漓,几乎没有停顿,一气呵成。从现实切换到男主的魔幻梦境,毫无违和感,行云流水般的顺畅。奥斯卡导演奖没得跑。



纽约灾星 / The Jinx: The Life and Deaths of Robert Durst

这是HBO级别的制作,真实的纪录片拍得好像一部剧情片,看完之后,你会相信没有人可以真的来演绎这个深不可测的家伙:Robert Durst,他的一生好像都在表演,他好像没有自己的人生,你没法知道他是否在说实话,还是他自己以为自己在说实话。结尾那10分钟是年度最佳结尾,没有编剧可以超越这个真实发生的大结局。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 Mad Max: Fury Road


年度最佳试听享受,后来席卷奥斯卡技术奖项的事实证明,如果你一年只有一次机会进电影院看电影,那么2015年应该看的就是这部Mad Max。



阿黛尔的生活 / La vie d'Adèle

这么看来,如果你想拍出最香艳的床戏,不能看男女或男男,必须是女女。比如这一部,还有那部「罗马的房间」。



海街日记 / 海街diary

真的是有人看完这部电影会想去镰仓游玩,一点也不夸张。我不打算多写什么,因为这个月我就会重看一次,然后认认真真写一篇文章来留念。



边境杀手 / Sicario

女主角是打酱油的,男主角其实也是打酱油的,摄影师才是主角,虽然Deakins又没有拿奥斯卡,但无所谓啦,他是神一样的存在。



火星救援 / The Martian

个人感情上,这是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了,电影院就刷了两遍。抛开对男主角和导演的喜好不提,由程序员创作的原著小说的气质就觉得了,这是一部nerd群体的电影,各种小聪明和致敬,都非常的讨人喜欢。


2016-03-14

藤井树,你好吗?



最近在策划去北海道旅游的事情,看了不少关于北海道的游记和介绍类的文章,还在豆瓣上看到有人去小樽一帧一帧的找「情书」的外景地。结果一下子,勾起了对电影的怀念,自从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大概已经过去20年了。

第一次应该是大学时期看的VCD盘,之后到2001年之后盗版DVD大流行,自己买了一张,看了若干遍。应该自从2000年以来,一直保留我自己的TOP10名单中,也许好多年未看了,我知道它就留在我心底的某个地方,那些场景那些对话,我今天不用重看也记得清清楚楚。但是今天这个周日,忽然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想法,立马下载了1080P的蓝光版,决定一定要重温一遍。

晚上等孩子睡了,独自坐在电脑前,一气呵成看完了全片,将近2小时。尽管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连机位和调度都快背下来了,那个结尾还是看得我热泪盈眶。你可以说这个故事多么的狗血,编剧多么的匠气十足,但岩井俊二在自己的这篇处女作中成功的捕捉到了这个故事的泪点,和无数影迷自己的高中经历产生共鸣。

今天这个年代再回头来看这部电影,会觉得美好不在,类似的故事难以在这个年代重新述说。从电影1995年上映至今,已经21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翻天覆地的改变,不再有人写信,甚至短信都变得古老,方便的通讯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珍贵感。再也不会保留的书信,反而可以方便翻阅和某人过去几年的微信聊天记录,甚至还可以搜索,必须承认是方便了,但我们真的在这样的转变中,失去了什么。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是不可能诞生「情书」这样的故事,没有人再耐心的一封信一封信的来来回回,慢慢的品味和回忆,就算你拍出来了,怕是也没有人有这个耐心会看完这样的一部电影。

恰恰是岩井俊二慢条斯理的节奏,把电影的强大的情感最终凝聚到了最后那个镜头,中山美穗故作镇静的搂住那本「追忆似水年华」,泪水几乎涌出,黑幕恰到好处的出现,字幕登场......

另外一个经典镜头是女藤井树在医院等医生叫,在迷迷糊糊中忽然想起男藤井树和她最后一次见面那次开门,这组镜头夹杂在女藤井树对亡父的回忆中,却并不突兀,很巧妙的引入了两位年轻的藤井树角色。那一次开门,如果她发现了借书卡的秘密,也许后边发生的是另一个分支的故事,可惜她没有发现,她只是把书放回了书架,直到十几年后被学妹发现,接上了最后一个镜头。

我至今都觉得,让这个孤独的女孩,在这个时候发现那个曾经暗恋自己的男生,其实两年前已经和自己人鬼殊途了,这个剧情设定相当残忍,进而因为这种残忍给了我们这些冷血的影迷一个顶礼膜拜的借口。

我必须在今年就去小樽,不能再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