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策划去北海道旅游的事情,看了不少关于北海道的游记和介绍类的文章,还在豆瓣上看到有人去小樽一帧一帧的找「情书」的外景地。结果一下子,勾起了对电影的怀念,自从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大概已经过去20年了。
第一次应该是大学时期看的VCD盘,之后到2001年之后盗版DVD大流行,自己买了一张,看了若干遍。应该自从2000年以来,一直保留我自己的TOP10名单中,也许好多年未看了,我知道它就留在我心底的某个地方,那些场景那些对话,我今天不用重看也记得清清楚楚。但是今天这个周日,忽然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想法,立马下载了1080P的蓝光版,决定一定要重温一遍。
晚上等孩子睡了,独自坐在电脑前,一气呵成看完了全片,将近2小时。尽管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连机位和调度都快背下来了,那个结尾还是看得我热泪盈眶。你可以说这个故事多么的狗血,编剧多么的匠气十足,但岩井俊二在自己的这篇处女作中成功的捕捉到了这个故事的泪点,和无数影迷自己的高中经历产生共鸣。
今天这个年代再回头来看这部电影,会觉得美好不在,类似的故事难以在这个年代重新述说。从电影1995年上映至今,已经21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翻天覆地的改变,不再有人写信,甚至短信都变得古老,方便的通讯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珍贵感。再也不会保留的书信,反而可以方便翻阅和某人过去几年的微信聊天记录,甚至还可以搜索,必须承认是方便了,但我们真的在这样的转变中,失去了什么。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是不可能诞生「情书」这样的故事,没有人再耐心的一封信一封信的来来回回,慢慢的品味和回忆,就算你拍出来了,怕是也没有人有这个耐心会看完这样的一部电影。
恰恰是岩井俊二慢条斯理的节奏,把电影的强大的情感最终凝聚到了最后那个镜头,中山美穗故作镇静的搂住那本「追忆似水年华」,泪水几乎涌出,黑幕恰到好处的出现,字幕登场......
另外一个经典镜头是女藤井树在医院等医生叫,在迷迷糊糊中忽然想起男藤井树和她最后一次见面那次开门,这组镜头夹杂在女藤井树对亡父的回忆中,却并不突兀,很巧妙的引入了两位年轻的藤井树角色。那一次开门,如果她发现了借书卡的秘密,也许后边发生的是另一个分支的故事,可惜她没有发现,她只是把书放回了书架,直到十几年后被学妹发现,接上了最后一个镜头。
我至今都觉得,让这个孤独的女孩,在这个时候发现那个曾经暗恋自己的男生,其实两年前已经和自己人鬼殊途了,这个剧情设定相当残忍,进而因为这种残忍给了我们这些冷血的影迷一个顶礼膜拜的借口。
我必须在今年就去小樽,不能再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