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6

那些年 ......


当电影走到临近尾声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两个相互矛盾的愿望,一个是他和她最终会走到一起,这是因为我投入到电影中感情会同情男女主角,还有一个是他和她永远两两相望却不能相守,这是我认为的最好的结局,不管是电影还是现实生活。

而看到最后,结果是后者,我却不知道是该欣慰,还是伤感。

从导演的技巧讲,九把刀是有些‘二把刀’的,换了别的导演来拍(我脑子里冒出了岩井俊二和行定勋),有些地方绝对可以拍出毕生难忘的镜头来,可是他就是平平常常的把故事讲了出来,再来几个煽情的平行剪辑。但这部电影是改编自他自己的小说,小说就是来源自他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所以没人可以质疑,这部电影就像他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个帧都描述着他真实的自己。而真真正正源自青春期的懵懂感情,用无数个可以唤醒我们记忆的细节,把每一个32岁的老男生带回1994年,然后就像海报上写的那样,每一个男生的心里都有一个沈佳宜(怎么那么像从李安那里抄来的词呢?)。

因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如此大热,就一点都不奇怪了,每个人的高中或大学都曾经迷乱过,就算没有一个沈佳宜在心里,也会有一帮狐朋狗友围在身边。好学生,坏学生,我们的青春也许已经葬送在应试教育里,但总会有那么几个瞬间,思绪曾经自由过那么一小会儿,偷偷的瞟了旁边女孩的发梢,那一刻,电影里就被九把刀精确的捕捉到。

话说回来,每一年台湾都能奉献几个小清新的佳作,同为华语电影圈的内地影人都干什么去了?

2012-03-20

不再妥协


The Walking Dead走到了第二季的最后一集,Rick完成一次有点让我意外的蜕变。但过后仔细一想,这个人物的性格发展也算合理,其心路历程应该和大部分中国人产生共鸣的。

从剧集的最开始就可以看到Rick对家庭的重视,这点没什么特别的,完全符合美式家庭观,第二季上半段对Sophia的寻找也是习惯式的不放弃每一个人和保护儿童的思维。但是在维系团队的稳定性上,Rick一直是以妥协为主的,他总在权衡各个观点,每次需要做决定的时候,都试图找到一个让大多数人满意的结果。他有些优柔寡断的决定,反而让很多人开始质疑他,即便大多数人还是认为Rick不是个自私的人,但包括他最好的朋友Shane在内的一些人还是觉得有些决定是错误的。

在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后,这个团队几近破裂,Rick承认自己杀死Shane后变得愤怒,他开始觉得自己是委屈的,自己为了这个团队付出了很多,特别是妻子露出对他的不满后,他心底最后的保护也不复存在。他开始向所有人怒吼,民主不再存在,或者说他找到这个特殊时候的领导方式:独裁。Rick彻底搞明白了这些人,他们本质上全不是坏人,但人人都有私心,想把这些人拧成一股绳,必须独断,铁腕才是他日后的管理方式,妥协已经是上一季了。

2012-03-14

一个小目标的完成 (30/30)

情人节那天很鸡血,自我反思了很多问题,于是有了一篇blog,简单说想唤起失去已久的自制力,弄个小事情坚持做30天,选择写blog,其实也不简单,生活近来很乏味,能连续写30天还是有些成就感的。今天,这就是第三十篇。

大概扫了一眼,过去的这三十天,我自己没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记得都是虚头八脑的一些流水帐。其中电影有8篇,美剧有6篇,足球有5篇,生活琐事有7篇,篮球居然也有1篇,还有科技话题2篇。

有这么一件事的确不错,相当于每天睡前都有个固定的节目,一天的生活再乏味,脑子总是有些感触或者想法是要记录下来的。我老是这么认为,今天写的再傻的东西,多少年后回头来看都是非常好玩的。

2012-03-13

职业生涯 (29/30)


新一集的The Good Wife里Caitlin辞职了,原因是自己怀孕了,想回家做一个专职的妈妈,她觉得自己不需要证明自己能做什么,她喜欢法律工作,但她更乐意当妈妈。Alicia一定是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Diana也一样,她还玩笑说十五年后Caitlin回到事务所。

坦白的说,关于职业生涯的选择,也就是build a career,好像在大学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很少提到的。总体说来我们没有这样的职场文化,找份清闲的工作,一份稳定的工作,或者一份可以落户口的工作,貌似一直都是排名靠前的选择。十几年过去了,这份文化依旧没有培养出来,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结果就是,我们没有技术工程师的职场文化,也没有摄影师的职场文化,我们不止没有工会,也没有在很多行业里推动整个行业进步的社团。当然,关于办公室政治我们还是玩出了不少花样,感谢几千年的老传统。

看了两年多的The Good Wife,我是非常欣赏那种工作状态的,这个状态主要分两方面,一个是专业程度,一定要和专业的同事一起工作,非常非常舒服;第二是专注程度,全心全力的去做一件事情,这件事可以带来很多利润,但不要只盯着钱,最棒的华尔街操盘手也得把专注点放在数学模型上。

2012-03-12

兄弟反目 (28/30)


The Walking Dead继续挑战我们的道德底线。

上一季还是轻描淡写的逃命故事线,这一季则完全在考验我们对这样一个世界的忍耐。小女孩失踪,Carl中枪,Shane杀人,审判Randall,随着这些事情的出现,我们会发现我们要挑战的道德规范越来越多,到底如何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个世界是不是还算人类文明的继续?

Rick这一集终于走到了和Shane鱼死网破的一步,说什么女人和孩子,其实都是借口,想当掌权人,想控制这个团队才是真实目的。我这么看,Shane没有想像那么坏,真正的坏不是表面的,而是内心深处的。Rick既想维持自己道德标杆的形象,却一样不择手段的保证自己的利益,这个人才是真的坏人。当然,到底好和坏在这样的环境是否还是原来的意义,也是个问题。

说来有趣的是,越是看得多,我越是觉得这剧集讲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啊,越看越像。

伊布不高兴 (27/30)

米兰主场拿下莱切,2:0,算不得大胜,但也确实没费什么力气。很多时间看起来米兰球员都不兴奋,可能是周中在酋长球场的打击太大,可能是对手太弱提不起兴趣,也可能是进球较早,总之不是米兰应有的样子。

伊布同学高兴了一阵子,等诺切里诺进球后不久,米兰就陷入了低谷,伊布同学就变得闷闷不乐。自从阿莱格里打造力量+速度式的中场以来,一脚触球的配合确实多了,但传球成功率和控球时间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直到阿奎拉尼出场,米兰的控制力才有点冠军的样子,我们可是卫冕冠军的,明年有望绣上第二颗星。

不错的结果,同时尤文再次平局,米兰领先4分,继续领跑意甲。可以安心睡觉了。

2012-03-11

完美感官 (26/30)


Perfect Sense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来终结人类,不是生育能力下降,不是冰河时代,不是传染病,或者僵尸。人类慢慢失去了各种感官,理由为止,也许是环境恶化强迫人类的进化,也许未知的生物形式在侵染人类,当然,也可能是上帝的惩罚。

拍这类题材,要么写实,要么幻想,反正拍的人太多,怎么搞也不会出什么新意了,导演选择了走抒情路线,不算创新,可也算耐看。当然,两大主角的演技也算是保障,小成本不必搞太多特效。拍得不错,但仍有改进的余地。

每次有一个感官消失,人类都会慢慢习惯,学会接受,找出对策。这个过程蛮好,是人类适应环境的必然,其实可以拍的更细致,苦中作乐有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共鸣,大家毕竟都在miserable中,要不看电影干什么。

另外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每到绝境,或是大悲剧发生,人们都是借肉体之欢来排解?闻不到东西,尝不出味道,就只有靠性高潮来解决问题和逃避未来?要是我,就安排他们马拉松看电影,教父从一看到三,星球大战从一看到六,不是只有性才能抵御恐惧和寂寞,我们的灵魂注定是要孤单的,别用肉体去欺骗自己。

2012-03-10

学外语 (25/30)

花了很多时间和日本人聊天,谈学中文和日文的话题,不能否认的是中文和日文确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差异也是巨大的。日语里的“主-宾-谓”句式就够我消化一阵子的。

比较有趣的是,日本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学英语的方式和中国几乎完全一样,读和写为主,很少说。真是东亚一家人。

学语言,其实最难的还不是那些语法和单词,文化背景才是最基础的。就算是语言流利,对语言所在的国家的人文背景完全没有概念,结果就是见到外国人也不知道说什么。而相反,假如外语不流利,但对人家的文化了解很多,其实也能聊得很欢乐。

2012-03-08

iPad New (24/30)

这大概是Jobs病重后的第二次产品发布会了,上次发布了4s,这次是"New" iPad,多少是有点失望了。Twitter上转了个笑话,说下一代iPhone就叫"Phone"。

不知道tim cook怎么想的,好歹起个名字吧,就这么丢出来了,人们谈论起来都会混淆,到底说的是哪个版本。

走几年辉煌之后,市值接近5000亿,按说apple也该到瓶颈了吧。只是好奇,下一个巨人是谁呢?Facebook吗?

2012-03-07

揪心的45分钟 (23/30)


米兰几乎重演里亚索和伊斯坦布尔的悲剧,就差那一下。

这是无数个揪心的时刻里最令我绝望的一次,当半场被打进3球以后,我是真的觉得我们就要被翻盘了,没有指望。阿森纳像个有经验的猎人围着猎物转悠,好像致命的一枪随时都会响起。

直到阿比亚蒂按住范佩西那脚补射,那一刻我站在电视机前就要心脏停跳了!

米兰耻辱般的晋级了,或者像穆里尼奥说的那样,“最美丽的失败”,四年来首次进入欧冠八强。这场比赛要感谢梅克斯、范博梅尔、阿比亚蒂一直沉稳的防守,还有最后半小时控制着中场的阿奎拉尼。

心脏不好或血压高的球迷,真是不能看这下半场,太TMD揪心。

2012-03-06

下一任队长 (22/30)


席尔瓦来米兰的时候,不如舍甫琴科或卡卡更显眼,他甚至因为非欧盟身份的问题随队训练半年没有比赛。这是个古怪的开头,不熟悉他的米兰球迷甚至以为这是个定位于替补的球员,即便开始打正式比赛,他也在马队和内少的阴影下。但后来席尔瓦坦诚的说,和马队在一起学到了很多东西,相信马队这样的老资格后卫一定有些手艺一样的小窍门和小秘诀可以传授,有的人天赋在,没机会和这个级别的老前辈学习,自然错过了成长的机会,但席尔瓦很幸运,他可以从马尔蒂尼和内斯塔这样级别的后卫那里学如何站位、补位、卡位、上抢。他正向世界第一中卫的路上前进,米兰不知道还能否留住他,只希望他能记住在米兰首次打上主力的时候说的,在米兰终老,像马尔蒂尼一样,让33号球衣在圣西罗退役。

明天凌晨在酋长球场,席尔瓦将带领米兰新一代防线,解决上一代米兰后卫没能解决的临时短路的毛病,避免拉科鲁尼亚式惨剧的重演。祝米兰好运,祝下一任队长好运。

2012-03-05

sorry brother (21/30)


关于处死受伤的小伙子的事情,Rick召集了全体会议,除去Carl以外的所有成年人,刚好是十二个,编剧真是苦心安排啊。十二个人,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有人说和陪审团的人数一样绝对不是巧合,这一集把关于人性和文明的话题彻底推上了高潮,在这样的特殊时刻,以前所适用的那些道德准则已经没法保留,甚至是一些法律都已经荡然无存,多少人会认同那个被美国社会奉为神明的基本准则:只要没有证明有罪的,就是无罪。

Dale是这个逃亡小组的真正道德标杆,他苦苦相劝,他是十二人陪审团里唯一坚定的投票“无罪”的人,他试图唤醒人们心中的文明,但坦白的说,这个时候,那些道德底线已经失守。这个受伤的人一旦被释放,他就有可能带着毫无好意的三十个人来抢夺资源,杀死男人,奸淫女人。审判的一个准则reasonable doubt在这个情况下必须反着用,如果这个人有合理的理由回来犯罪,那么现在就要处决他。

我们能对这个可怜的孩子说的,仅仅是sorry brother。


后裔 (20/30)


The Descendants就是这样的电影,表面上它讲了一个家庭的故事,妈妈因为意外事故陷入永久性的昏迷,按照她的遗愿撤掉了辅助生命系统,几天后她就要死去,这个时候大女儿告诉爸爸,其实妈妈一直都有外遇,全家人不得不在这几天里面对这个问题。

但实际上不止如此,这电影好像一部寓言,借着这个典型的故事,它不需要讲大道理,就可以让你陷入思考。总体来说,它只是告诉你,生活里你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不可预知的不快或不幸,会让你委屈的抱怨为什么自己一直做好事却会碰上坏事,会让你质疑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但这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你也没有必要逃避,或用酒精、毒品去帮助自己忘记,无论是面对什么,能有一个拥抱的态度,才是最应该做的。

电影里有一个场景,让我很动容,matt告诉女儿,自己要去找那个和自己老婆有奸情的家伙,他只是觉得这个男人有理由知道自己老婆的情况,并有权利和她说再见。女儿的男友告诉他,要好好揍那个男人一顿。岳父觉得他自己做的不够好,配不上这么好的老婆。matt什么都没有说,他不辩解,不争论,尽管作为律师这才是他最擅长的。这个男人不是窝囊,我觉得也不是他在隐忍,他只是选择了一种沉默的方式去接受,去拥抱他自己的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要用咒骂或拳头才能宣泄自己。

我非常喜欢最后那个场景,matt和两个女儿依偎在沙发上,吃着冰激淋,看着电视。这个最简单的场景,基本上准确的击中了我心底最脆弱的那个地方,一下子激起了我对生活的热爱,这不就是一部好电影应该能做到的吗?

谁会不爱George Clooney呢?

2012-03-03

龙纹身的女孩 (19/30)


David Fincher正处在他最好的阶段,自从02年到07年之间长达五年的空档期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保持了极高的水准,而且产量也比十年前提高不少,近五年就看到四部题材各异的作品。

翻拍自瑞典小说,并有瑞典版电影在前的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其实和前一部作品The Social Network题材相差很多,可却不知道什么地方似曾相识。大概是那些凌厉的剪辑、运动中的镜头、紧迫感很强的配乐,透着芬奇同学特有的不安感,将近两小时四十分钟的篇幅,看起来却没什么感觉,而实际上开枪很少,动作戏分也很少,芬奇对观众情绪的操控已是炉火纯青。

而且,这个家伙的电影怎么可以精致到这个地步?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无懈可击,我经常会定格或回放,看那些漂亮的空镜头,节奏极佳的正反打。就类型片的领域,可以和芬奇媲美应该也只有诺兰了。

一定要说遗憾就是故事依旧发生在瑞典,可语言是英语, 感觉很怪,改编的人要是能换个故事背景就更棒了。

追赶者 (18/30)

平板世界的竞争到了2012年,真的会白热化,大概是因为2011年的一些变化,导致平板电脑的战争不再是IT界的局部战争,芯片壁垒的打破,指令集已经不再是问题,移动网络的质量日益提高,是不是要把平板电脑算成PC已经开始争论。这些争论没有实际意义,无非影响某些统计数字而已,用户不关心这个,本来要买台式机上网的用户选择了平板电脑,本来要用笔记本写文章的记者改用平板电脑,这些事情都注定了以为台式机和笔记本是单独一个战场的巨头们,该转变思维了。

微软毫不犹豫的在年初就抛出了WINDOWS 8的预览版,而且承诺下半年就会上市销售。这个版本的WINDOWS野心太大,明显是冲着平板电脑去的,微软没有苹果的创新思维,只能照猫画虎。不知道如何改动原有的视窗结构,大概也是怕伤及原有的生态系统,搞了一个“一国两制”式的模式,METRO UI是一套,传统WINDOWS是一套,而且互不干扰,各自独立。

你可以在传统视窗系统里安装或卸载软件,在METRO UI里安装或卸载应用,App和Software并存。可以同时装QQ的软件和应用,真是个奇怪的感受。因为只装了笔记本上,不知道平板上的windows8是不是也一样的双轨制。

得承认METRO UI还是很亮眼的,色块的视觉冲击力很强,可是每一个操作都透着微软作为一个追赶者的焦躁,希望3月7日iPad3发布的时候,微软还能保持对自己的信心,千万别刚要追上一步,马上被甩下三步。

2012-03-02

baby is coming...... (17/30)

今天是第23周的开始,也是第二次做B超的日子,应该算是40周妊娠的一个里程碑,理论上讲,到这一周胎儿的所有零部件就全都有了,只是还不是很完善。之前的22个星期是伟大的,短短的时间里从一个单细胞发育成如此健全的一个胎儿,接下来的18个星期,胎儿会完善各个器官的发育,为分娩做好准备。

去医院之前,仔细想了想,没什么特别感受,不觉得紧张,要么是太有信心,要么就是太没良心。于是就这么出发了。医院的人不算太多,毕竟是预约的号,真正的检查时间更短,不到15分钟,医生就把小孩子从头到脚检查完,或者说是先进的设备检查的,老婆大人溜溜达达出来,很快取了结果,完全正常,正在茁壮成长。我们的心就更平稳了。

从我们的心理上讲,这一天算不得什么大事,从孕妇的生理感受上讲,这一周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但从生物学的角度说,23周的确是个新的开始了。老婆马上就会感受到更强烈的更有规律的胎动,我们对胎心的检测也就要制度化,作为一个里程碑的日子,我觉得还是得废话几句,记下来。多少年后,回来看估计会很有意思,假如google还没倒闭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