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8



据说麦卡锡本人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认为所有人最后都要进地狱。

当《路》开始的时候,其实大多数人已经去了地狱。麦卡锡没有给全景式的描述,我们对到底有多少人幸存一无所知,挽救幸存者的有两样东西,能尽量延长食物保质期的罐头和他们自己。毫无疑问,后者才是可怕的,但这个最不怕在小说里描写暴力的作家这次却很少着墨于此。他似乎一直是刻意的避免描述最惨绝人寰的一幕,不知道是因为道德底线还是为了悬念,我宁愿是因为前者。

男人是这个世界的幸存者,他熟悉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当面对一个可能泄露自己和孩子行踪的人的时候,他可以不眨眼的结束他的生命,他对孩子有不可动摇的责任感,他坚持认为这个孩子是这个星球的新希望,他可以牺牲一切去保护他。

这个孩子理论是这个世界的新一代,不是从旧世界幸存下来的,他像白纸一样,但可惜他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没有莫扎特和莎士比亚的传承,他所有得到的知识都来自父亲,他的道德体系的建立依靠他和父亲在路上的见闻。尽管经历了无数悲惨的画面,但他有人性最基本的良知在,他要去追那个似乎不存在的男孩,他想给老人多分一点食物。

只是,我不觉得这些良知是他天生的,倒像是父亲潜移默化给他的,父亲深沉的爱让他学会了关心和爱,但随着他的见解和经历的增长,他开始接受对这个世界的无奈,父亲试图不让他去看那些尸体惨状的时候,他说不要紧,那些画面已经长在他脑海里了。

大概这是我看过的最可怕的小说,作者并不描述那些画面,或者说并不直接描写,但他渲染出的气氛令人不寒而栗,那些对话很像闲聊,但纵观全篇,那条路其实就是这个孩子的心路历程,他是不是这个星球的希望?不一定,但他会继续在路上前进。

2009-08-18

退而求其次



James Gray的这部Two Lovers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从两个情人中选一个做伴侣?“,其全片对恋爱关系细致淋漓的解构,触目惊心,甚至有点令人反感。但无奈的是其真实感,在现实中的无处不在,即便披上华丽的所谓”爱情“的外衣,实质依旧不会让人舒服。

导演设置了四个主要人物,其中有两组三角关系,分别是一男一女面对的双选题,非常有趣,也是很典型的那种选择,看起来很戏剧性,但不会戏剧化。

男主角Leonard面对两个女孩,一个是邻家女孩类型的Sandra,褐色头发,低调的工作,甜甜的笑容,另一个是典型的金发女郎Michelle,危险的情人类型,法律公司的助理,有毒瘾,爱上已婚的男人。其中Michelle也要选择,她面对甘心当护花使者对自己无比着迷,宁愿放弃家庭的傻小子Leonard,另一个选择则是事业成功,有家有室的律师Ronald。

两个人后来都有选择,甚至不止一次机会给他们,结果他们的选择是惊人相似的。男人选择更漂亮的那一个,女人选择更富有的一个,所谓”男人好色,女人贪财“得到论证,这一点还不算令人唏嘘,真正令人绝望的是,当两个人都失去第一选择的时候,双双都欣然接受了第二选择,退而求其次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James Gray用老电影的手法来拍摄此片,如果把手机这个道具也去掉的话,说这个故事发生在70年代也未尝不可,而事实上,这些男男女女处理不清的悲剧关系,几十年来都在一次次的上演,从未有人能幸免。而昏黄的色调,带给电影无比压抑的感觉,加之节奏很慢,看完以后不会舒服,总有点东西会堵在心里,却难以名状。说出来其实无非是那点破事儿,只是一旦陷入其中,你便难以理性对待。

不知道这样的故事怎么被法国人如此推崇,从观众到手册的一干编辑齐齐给予好评,轻松进入08年的十佳名单。

--------------- 补充 ---------------

这电影带来的回味格外多,James Gray之前十年只拍了两部黑帮片,这次偶然拍一部爱情片反而如此出色,也许导演终于找到了自己的type吧。

《纽约时报》的影评采用了很有美国味的角度,比如宗教人群和阶级问题,这些我想导演肯定是有意的,只是在我眼里会被忽视。我很喜欢导演把relationship的绝望感拍出来,之前看过一部Image Me & You,电影里一个老年男人坦诚的说,他的太太嫁给他并不是因为他就是她梦想的那种类型,但大概他是最合适的一个,一旦某一天她终于找到梦寐以求的爱人,他希望她可以放下一切追上去,他能接受这个结局。在那种情景下,这话真诚的令人感动,只是反思一下其中的苦涩,除了当事人又有谁能体味。James Gray在Two Lovers里成功的将这份苦涩拍了出来,结尾Leonard把戒指戴到Sandra手上的时候眼角挤出眼泪,我已经不知道我该鄙视他,还是同情他。

陈嘉上在《画皮》里也描述了大概的场景,陈坤对美艳的周迅说,我很爱你,但我已经有老婆了。这是个绝对中国式的中庸选择,几乎把球踢给了自己老婆,那简直是在说”不如你自行了断,我能有更好的选择“。我也不知道到底陈坤和Leonard谁是对的,也许他们都错了,曾经有人评论Two Lovers的时候说Leonard这样的男人都应该被绞死。我只是觉得,是不是应该把Michelle也绞死?或者我们干脆来认清一个事实,relationship里的原则只有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达尔文可没有说过,当某一个物种灭亡的时候,上帝抱有歉意的说,我爱你,但我已经有新品种了。

2009-08-14

飞屋



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PIXAR的电影,刚好是他们的第十部作品。很难形容PIXAR是一家怎样的制作室,固执,苛刻,可是也童心未泯,甚至拒绝长大。曾经在《纽约时报》看到过一篇对PIXAR被并入迪斯尼的评论,这些评论家都认为PIXAR在长大在成熟,而其标志就是他们开始放弃一些过去的原则,比如不制作续集,不制作直接发行DVD的作品,一年只推出一部电影。PIXAR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所谓长大其实不过是和自己所坚持的原则说再见,做妥协,然后就能适应主流社会,这是一种无奈,更是悲哀。很遗憾,PIXAR正在这条路上,我们只能希望他们可以走的慢点,甚至继续固执的坚持一些原来的原则,不要为了票房和衍生玩具而创作,有的时候我们的生活需要他们的想像力。

这部UPWALL-E有一个相同之处,前半部分好过后半部分,也不是说后半部分有多么俗套,只是为了给小朋友们看,这样的情节发展是非常美好的,也是很能让人理解的。和WALL-E一样,UP没有对白的部分非常出色,应该说导演是借鉴了默片的一些技巧,开头那十几分钟戏,用漂亮的蒙太奇串起来Carl和太太差不多半个多世纪的生活,完全没有对白,从结婚到太太去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境一下子就出来了。这是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段落。

看着银幕上那两万零六百六十二个气球,载着梦想,从美国飘到委内瑞拉,心里怎么可能不感动。谁都有梦想,只是没有几个人能实现,PIXAR总是尽力的让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去实现梦想,战胜权威,就像PIXAR作为一家小制作室却一直努力制作世界上最好的动画片,而PIXAR本身就在实践他们在电影里推崇的价值观。

想起去年奥斯卡奖上Jack Black的一句玩笑,”我每年夏天给梦工厂配音一部动画片,然后年底拿着片酬去赌PIXAR拿奥斯卡“。这哥们很有眼光,连续赢好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