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4

{数学之美}

 

这个名字是从google的研究员吴军那里借来的, 本来这是他的一本著作的名字, 我不知道他是否出版了这本书, 不过我在googleblog上看到了连载, 很为其着迷.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学习加减乘除, 我就和数学再也没有分开过, 不管是自愿的, 还是被迫的, 反正一路学来, 一路数学相伴. 从简单的方程式开始, 有三角函数加入, 接着会有微积分, 还有线性代数和概率论, 学习程序设计和计算机检索, 我又要学习离散数学, 似乎这段关系也跨越了差不多1/4个世纪了, 可惜我还真的在读吴军的连载前没有发现过"数学之美". 我不确定是独生子女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或者干脆就是应试教育的毒害, 我失去了一段本来会很美好的relationship.

 

实际上, 我从来没有低估过数学对于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贡献, 以及它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可是从小开始就埋头于苦算的我却是真的很难爱上它. 我很羡慕那些能熟练的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思考的人, 特别是在我做程序设计这一行当的时候, 我愈发的感到没有数学功底的程序员就像是一个不懂汽车工作原理的司机一样永远都不能真正的驾驭自己的工作. 以前曾经在马特达蒙成名的电影Good Will Hunting里见识了一位数学天才, 看到他解开数学系的高材生们束手无策的方程式的时候, 真的感到浑身的舒服, 还是第一次发现解方程式也会这么酷.

 

Proof, <证据>这部电影据说是改编自一部很出名的百老汇舞台剧, 其原著曾经获得普利策奖, 应该说从出身上讲, 它是无可挑剔的"贵族血统", 何况辅以如此一个奥斯卡级别的阵容, 我真的难以找到理由来拒绝它.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 数学天才的父亲因为精神分裂症在晚年备受煎熬, 作为父亲最疼爱的小女儿放弃学业在家安心照顾父亲, 在父亲离开人世后, 父亲的学生从遗物中发现了一本记录着惊人数学论证的笔记, 围绕着这本不知出处的笔记, 女儿的神经也开始变得不稳定, 她开始尝试着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 我不好确定这算不算一部成长电影, 不过它对于人心路历程的探讨是很深刻的, 我最钦佩的是那些执着的数学家, 他们没有豪华的汽车和舒适的大房子, 他们被叫做"粉笔怪人"或是"书呆子", 但是他们的生活是充实而又单纯的, 他们甚至组成了一个摇滚乐团, 当然他们唱得很糟糕, 不过他们有一个主打歌, 叫'i', 呵呵, 就是虚数的那个i, 这个歌超级简单, 就是站在台上3分钟, 什么也不做, 也只有那些内行的人才能明白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电影中有这样的一个桥段: 女儿catherine在父亲的劝说下放弃垃圾杂志, 重新开始数学研究, 她翻阅书记, 奋笔疾书, 导演用了一连串快节奏的快切, 怎么说呢, 那一刻我发现了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