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三部曲看,导演的个人喜好对于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还是有很大关系的,作为《指环王》小说的忠实读者,彼得在制作的时候能够很准确的把握书迷的感受,能够尽可能的还原读者心目中的中土世界。
在完成这部鸿篇巨制之后,开心的彼得·杰克逊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来2亿的预算来实现他9岁以来的一个梦想:重拍经典作品《金刚》。这个想法基本上和重拍《宾虚》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巨资不是问题,技术不是问题,甚至剧本也不会是问题,但是是否能找回原版《金刚》中的那种感觉则是彼得大帝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他的《金刚》被拍成了21世纪的《哥斯拉》的话,那么2亿元就算打水漂了,归根结底电影不是技术,是艺术,所以Weta的技术能力并不能保证电影的成功。
彼得对于1933版《金刚》的痴迷保证了新版电影的质量,他将故事仍然放在1930年代,最后的高潮依然是帝国大厦,这里真的要感谢拉登,如果不是他把帝国大厦背景中的世贸双塔炸掉的话,恐怕Weta工作室还得花点银子来帮忙还原1930年代的纽约。选择Naomi Watts来当女主角是非常明智的,演技的保证当然重要,但是更美妙的是Watts身上具有的1930年代好莱坞女星的古典美气质,这一点可不是“大嘴”罗伯茨之类所能模仿的。
电影片长是彼得做的最大的改动了,93分钟的故事被改成了187分钟,其中最大的挑战是金刚出场前居然有1小时的铺垫。有评论说“你能想像007电影开始一半以后邦德才出场的情景吗?”看过电影后,我觉得彼得的工作还是做的很好,节奏非常紧凑,你不会很容易感到拖沓。
恐龙狂奔的那一段是技术难点,看过之后我对Weta的确有些失望了,这个技术在1993年ILM就已经创造出来,而10年后Weta并没有能够将其升华,甚至在最后有点力不从心了。如果不是老乡彼得的鼎立支持,恐怕制片方应该换掉他们了,希望以后他们能和ILM一样低调一点,安心于技术上,而不是炒作。BTW,金刚大战暴龙的9分钟完全达到了我的预期,绝对的10分表现,我期待着收藏版的DVD来听彼得的解说了。
曾经有人说《金刚》无法准确的定义成类型片,因为它基本是个大杂烩。但金刚和安之间的感情是这部电影的精髓,有人把金刚独自爬上塔尖的自杀式行为比作《马语者》结尾汤姆在马蹄下的双臂打开,而当金刚从楼顶跌落的时候,她们又想起了《泰坦尼克》里杰克从木板边滑落,沉没海底。彼得花了2小时来满足男性观众的冒险胃口之后,用最后的篇幅完整的复制了72年前的那次诀别,这是献给这个世界上所有女性的,彼得最煽情的一次剪辑。金刚看着夕阳,气喘吁吁的用大手拍打着胸口,告诉自己心爱的女人:Beautiful!这是它最后一次看夕阳,为了看这夕阳它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彼得问这个世界上所有男性的:你是否会为了和自己心爱的女孩看一次夕阳而放弃自己的生命?
重拍《金刚》是彼得·杰克逊9岁时对自己的承诺,在2005年的圣诞节全世界的观众和他一起目睹了这一壮举。我不知道这个时候地球的某个角落会不会有另一个9岁的孩子因为看了2005版的《金刚》而告诉自己,有朝一日要重拍这部电影,或许就在惠灵顿,也或许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