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0

斯皮尔伯格情结


我看的第一部斯皮尔伯格电影是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那还是高一的暑假在家里用录像带看的。好像喜欢上斯皮尔伯格的人基本都是这样的一个路数:看了某个他的娱乐大片,充满童年想象力的那种,比如ET,比如HOOK,比如JAW。反正能从他的电影里找到小孩子时感觉的人,一定会喜欢他那些童心未泯式的电影情节。你看他的电影会笑得前仰后合,也会被吓的心惊肉跳,但是不管怎么样真的很开心。这就是我最初喜欢看他电影的原因,所以我就接着看了JAW和ET,还有THE LOST WORLD,也就是侏罗纪公园的续集,都很有趣,是那种很爆米花的电影。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他的另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说起来还是蛮惭愧的,《辛德勒的名单》和《侏罗纪公园》都是斯皮尔伯格在1993年拍摄的,我居然到大学才听说。所以说基本上可以想像当初我第一次看《辛德勒的名单》时的震惊,这哪里是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一定是搞错了吧。可是电影的字幕很明确的写明了directed by steven spielberg的,于是我也晕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194分钟的黑白片,我几乎完全没有看明白电影在说什么。本来想跑来看一场爆米花电影的我,彻底失望了一次,但不是斯皮尔伯格让我失望。


1年后有机会在实验室重新看了这部电影,3张VCD,3个多小时,我很认真的看了一次,这一次是真正的被震撼了,特别是红衣小女孩的尸体出现在推车上的那个镜头,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部斯皮尔伯格作品。他曾经让我开心的笑过,他现在让我很压抑的度过这三个小时,他不得不让我承认他是个天才。后来才明白这部电影他一共酝酿了十年,这是他的心血,所以更深刻更沉重。


看完这次《辛德勒的名单》后很快就看到了《拯救大兵瑞恩》的预告片,所有的媒体都表达了他们的观点:斯皮尔伯格又来了。为了完成他从小就有的战争片梦想,为了向战争片大师们致敬,斯皮尔伯格用25分钟的旷世篇幅再现奥马哈海滩的诺曼底登陆,结果就是老兵们热泪盈眶,MPAA几乎给出NC-17的定级,配乐的乐队指挥多次中断演奏,试映会有观众当场呕吐,斯皮尔伯格这一次做到了无与伦比的“逼真”。为了拍出像战地记录片一样的效果,斯皮尔伯格降低了40%的色彩度,使用大量的手持摄像机进行跟拍,很多没有剪辑的样片都被二战纪念馆收集,因为很多专家都认为这样的胶片几乎可以弥补那些历史缺少影像资料的缺憾。


接着由于DVD时代的到来,我有机会疯狂补课:Indiana Jones, Empire of the Sun,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Amistad等等80年代以后斯皮尔伯格的作品。1999年库布里克辞世之后,斯皮尔伯格完成了AI向大师致敬,但这不是斯皮尔伯格自己的电影,接下来的Minority Report, Catch Me If You Can, The Terminal, War of the Worlds四部电影都是斯皮尔伯格不失严肃的娱乐大片,好像从《辛德勒的名单》以后他再也没有拍出完全童趣的娱乐电影,每一部电影都有他的思考,其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忧虑和关注,这是他的选择,但他依然是斯皮尔伯格,我义无反顾的要追随他。


MUNICH是斯皮尔伯格2005年导演的一部关于巴以历史的电影,他说这是他“对和平的祈祷”,而和他相反的是他同胞的以色列政府一直以来都在执行很强硬的外交政策,以牙还牙的行动贯穿了以色列建国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定点清楚哈马斯领导人的事情才刚刚过去,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冲突又马上爬上了各大媒体的国际版头条。斯皮尔伯格这一次又挑选了一段关于犹太人的历史: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以色列运动员被绑架杀害事件后,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摩萨德疯狂报复了策划这一事件的“黑色九月”恐怖组织,持续十年之久的暗杀行动基本将所有相关人员杀死,这也是那部小说《复仇》讲述的故事。


平心而论,我认为就是以色列的强硬才能让他们的弹丸之国在茫茫的阿拉伯世界中心得到了一丝平静。看DVD的时候我想了很多,斯皮尔伯格选择的这个题材可能也阻碍了他的发挥,因为需要有太多政治方面的考虑,各方都很敏感于这个话题,谁对谁错不是一部电影就能搞得清楚的,所以每个镜头其实都能看得到他小心翼翼的处理,也许就是这些考虑太多了,电影看上去怪怪的,既不像间谍片又不像历史片。很多当年的历史镜头被他分散的放在了电影中的各个部分,尽管画面不那么清楚,可是其真实感带来的震撼是无法替代的,电影的效果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几年前的那部《九月里的一天》,斯皮尔伯格肯定知道仅仅着眼于还原历史肯定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暗杀的过程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都讳莫如深,所以所谓真实的过程是没有参照物。除去这些历史问题,斯皮尔伯格有他自己的思考在里边,就是对于这种反应激烈的报复行为是不是真的能够解决巴以多少年以来的争执和冲突,和平是不是在这种力量的均衡中才能达到。可是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有点失败了,电影多少有点做作,有点不知所措。我还是更希望他能够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可是善良的他却谁也不想伤害,美国人的想法,以色列人的想法,巴勒斯坦人的想法,还有其他阿拉伯世界人们的想法,他都想要照顾到的时候,结果谁也没有照顾好。


整个暗杀的过程其实通过纪实文学等文字都能了解的很透彻,所以影片不存在悬念上的优势,我只是安静的看完了它。没有什么震撼的镜头,甚至不如《九月里的一天》来的更深刻,希望斯皮尔伯格还是放弃这种全世界都不知道怎么决断的争议话题,专心的把我童年的梦想《变形金刚》好好拍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