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9

阿弗莱克兄弟出品



本阿弗莱克有1米92那么高,穿空军制服的扮相迷倒了无数女影迷,而他还贵为奥斯卡最佳编剧和威尼斯影帝,难怪会被女性评论家称为“有头脑而腹部依旧扁平的男人”,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文武双全”吧。被绯闻搞了乌烟瘴气的几年后,大块头的帅哥本开始认真工作了,好像就是从迎娶了太太之后,先是一部低调的Hollywoodland帮他封帝威尼斯,接着就选中了这部Gone Baby Gone的小说,不仅仅自己操刀亲自改编,还请来自己的弟弟主演,自己全力执导。于是,本阿弗莱克的剧情长片处女作就这样诞生了。

因为出自相同的作家之手,GBG和《神秘河》有着无法抹去的相同味道,而也就不得不让人联系起老伊斯特伍德的那部电影。和两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老牛仔相比,小本自然落得下风,无论是叙事能力还是运镜功力都显得稚嫩,还有演员导演处女作的通病,太多用力过猛的段落,好像总是想把自己的所有想法一次性的全篇展现,但那是不可能的,你总是有点侧重才行,你总需要低调才行,观众更喜欢一个温柔的表现方式。

无论如何,作为小本的导演处女作,GBG都是成功的,甚至被烂番茄给了91%的新鲜度,这几乎算是推崇的姿态了。小本的弟弟小凯更是给哥哥帮忙,奉献出个人最耀眼的一次演出,这个瘦弱无比的素食主义者非常符合电影里的这个角色,内敛的表演洗刷他之前在罗汉系列里给我的不良印象,单说演戏,似乎不起眼的小凯比高大帅气的小本更出色一些。或许这就是个好的开始,好莱坞那么多兄弟档,为什么不能有个“阿弗莱克兄弟出品”的招牌呢?

2008-01-20

40%的爱情

偏僻的山村疗养院里,永诛和恩熙相遇了,他有肝硬化,她只有40%的肺还能用,在这个荒凉的地方,他开始陪她去买菜,去银行,在山路上牵手,偷偷的接吻,前一半的电影美丽的好像天堂,恩熙以为找到了她的归属,她只有这么一点点奢望,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和自己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如果只看这部分,完全是许秦豪前三部电影的路子,淡雅的配乐,简单的镜头。黄政民和林秀晶的搭配虽有点老夫少妻的感觉,但是仍旧很来电,我很喜欢林秀晶乖巧的打扮,永诛和恩熙穿着情侣睡衣躺在床上的时候,那种单纯的感觉是只有许秦豪才会掌控的。所以我会选择这样一张剧照来代表许秦豪的第四部作品《幸福》。




电影的后一半,不仅仅故事太过残忍,也有点脱离许秦豪一贯的隐忍路线,颇有去年《你是我的命运》的风格,几个段落都相当煽情,要是毫无准备肯定是要准备手帕。

归根结底,许秦豪是个不相信爱情的家伙,他从来都认为爱情不能长久。可能也就是这种悲观的想法让他更能打动人心,只不过这一次他的手段太过露骨,令我有些失望。一个只有40%肺部的女孩,在人生路程即将走尽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她想托付终生的男人,但是偏偏是个负不起责任的永诛。在恩熙的精心呵护下痊愈的永诛有了100%健康的身体,却抛弃了恩熙来日无多的爱情,去寻找他花天酒地的“幸福”。可能这就是许秦豪希望提出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幸福,在偏僻的小山村,过懒洋洋的生活,还是在繁华的都市辛苦的打拼。永诛再次重返乡下,恩熙已是弥留之际,她悄悄地离去时桌上还摆放着她和永诛的合影,这真的是一个永远都不会去恨别人的女孩,她洗尽铅华,不染一丝尘土,看着殡仪馆包好恩熙的遗体,永诛面色麻木。我听说,当你真的爱上一个人,那个人就从此成为你灵魂的一部分,当她离去的时候,永诛躲在那间曾经幸福过的小屋里,已经是哭得说不出话。

许秦豪给了恩熙40%的肺,也只给了她40%的爱情。我很为恩熙遗憾,但是我为许秦豪给她的那40%感到欣慰,那是我们现在的世界已经很难追寻到的美好。

2008-01-15

诗意天堂



泰伦斯马立克应该是美国电影为数不多的诗人之一,或许是唯一的那个。我第一次看他的电影是那部二十年磨一剑的《细细的红线》,在经历了《拯救大兵瑞恩》的狂轰滥炸之后,极度不能适应马立克诗一样的镜头,缓慢的故事节奏,而片长则是完全令人崩溃的170分钟。我记得当时在图书馆睡了好几次才坚持到电影结束,走出来的时候还在纳闷肖恩潘,特拉沃尔塔,库萨克这些人都疯了?不计片酬,只为出演这个家伙的电影5分钟?总之,在1998年的时候我看不懂他,我更欣赏斯皮尔伯格血肉横飞的奥马哈海。

《细细的红线》一直都和它的制作者泰伦斯马立克一样低调,在DVD横行之后也没有发行各种各样的收藏版,去年看过马立克的《新世界》后对他痴痴的空镜头非常有感觉,于是四处寻找《细细的红线》,想认真的好好再看一次,却很难找到满意的版本,于是偷懒的下载了AVI版480p的视频。将近3个小时都沉浸在马立克营造的南太平洋战场,似乎有灵魂出窍之感,他喜欢把镜头对着一些动物或植物,静静的待上几秒钟,好像一个恋爱中的人凝视自己的恋人,没有杂念的就那么看着,轻轻的呼吸,生怕惊动那美丽和谐的画面。我可能是从那个时候才真的喜欢上泰伦斯马立克的电影。

选片眼光一向极度挑剔的CC今年发行了马立克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二部剧情长片,Days of Heaven,天堂之日。马立克凭借此片拿下戛纳最佳导演奖,并奠定了他在美国影坛的地位,即便之后的20年没有拍片,一旦《细细的红线》正式开拍马上就吸引到无数的大牌来免费客串。而业界品味最不俗套的CC也很讨巧的选择一个极富感染力的封面,我在碟店看到后毫不犹豫的收下,还是FH的高价精装版。

CC的封面极好的体现了电影的真实感觉,上世纪初美国西部广袤的农庄在特吕弗御用摄影师的镜头下美的不可言表,据说电影在技术方面的地位是我们这些外行人所无法看透的,《天堂之日》是各大电影学院摄影系不可缺少的一课。为了捕捉最完美的时刻,大部分外景都是在所谓“魔幻时刻”完成拍摄的,也就是太阳刚刚落山时的那段时间,大概只有25分钟左右适合拍摄,很多报道都提到当时马立克真的有一段时间每天只拍这25分钟。完全采用自然光源,加之古典主义风格的取景和构图,令电影的每一帧都好似一副美丽的油画,片头火车通过高架桥的一个镜头更是被无数人奉为经典。

马立克的这个三角恋故事提炼出来没有什么新意,他老人家肯定也不是想给你讲个好看的爱情故事,他就是个诗人,用一种诗意的味道把那个年代拍出来,把那几个主角的生活拍出来,我蛮喜欢他的画面的,非常符合中国的美学标准,讲究对称,讲究稳重,讲究柔和的色彩。当然莱昂内的御用配乐莫里康内也贡献颇丰,整部电影的配乐一气呵成,就算关掉电视机和对白,仅仅听原声音乐都很享受。

2008-01-13

往事

1968年的《西部往事》是塞尔乔莱昂内拍摄的最后一部西部片,也是我给自己准备的莱昂内周末电影展的最后一部。

可以看得出来在《黄金三镖客》大获成功两年以后拍摄的这部《西部往事》显露出莱昂内更成熟的技巧,所有招牌式的镜头,剪辑,音乐元素都被很好的发挥,只是伊斯特伍德没有再次出场。其实相比《黄金三镖客》,我更喜欢这部《西部往事》,剧情更加紧凑,也舍弃了我不是很喜欢的南北战争背景,还加入了一个不太抢眼但足以调剂气氛的女性角色。一如既往的,莱昂内的“面条西部片”延续了新型的善恶观,好人和坏人缺少真正的标准,没有背负太沉重的道德责任,甚至连《黄金三镖客》里南北战争这样的历史背景也淡化了。

再去比较莱昂内的几部作品,其实就不那么容易说出来所以然了,最早看到的《美国往事》是莱昂内策划10年,甚至拒绝了《教父》的offer而精心打造的,后来也因为突然的心脏病发,使之成为莱昂内的遗作。几近4小时的篇幅令史诗一般的《美国往事》在我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即便是在Imdb上高居第四位的《黄金三镖客》也无法达到的。

计划近期有时间的话,重看一次《美国往事》。

2008-01-10

私刑

私刑,一直都不是一个法律问题,因为任何一个文明的国度这样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从法律的角度没有任何争议的余地。因而,它只是一个道德问题,一个社会层面的道德问题。Boston Legal里的Alan Shore非常聪明,他知道从任何法律条文都没法给私刑找一条生路,所以他反其道行之,“作为美国人,我们其实喜欢私刑,当电影里英雄们对坏蛋使用私刑的时候,全美国的电影院里都是一片叫好声”,他甚至举出了一些电影里精彩的私刑,是的,我们的法律体系不可能真的惩罚所有不法之徒,要不然我们怎么喜欢那些行侠仗义的侠士,或牛仔,或蜘蛛侠,因为他们代表正义,代表那些其实没法伸张的正义。一个通过给嫌疑犯上私刑而解救了被绑票儿童的警察,没法被法律赦免,却可以被12人的陪审团法外开恩,这是因为道德上他是对的,Alan Shore说“这位警官只是使用了我们的军方和最高法院都默许的手段,他们都认为私刑某些时候是有效的,但是不要告诉别人。”

这么说来,私刑没问题的。嘘!

Erica的未婚夫死于一场毫无动机毫无预谋的袭击,警方无能为力。蒙受重创的Erica没有像漫画英雄那样挺身而出,她本来就是个弱女子,现在甚至不敢在白天走出公寓,她蜷着身子躲在昏暗的床上,活在对未婚夫的回忆里。终于鼓足勇气走上街头,她却去买下一把黑枪,她无意逃避法律,只是没有胆量等到购枪许可,一把随身的Kahr K9能让她入眠,能让她敢于自己坐上地铁,她终于明白这是恐惧。

I always believed that fear belonged to other people. Weaker people. It never touched me. And then it did. And when it touches you, you know... that it's been there all along. Waiting beneath the surfaces of everything you loved.

这就是恐惧,当它跟上你就再也不会离开,除非...,你做点什么。超市偶遇无聊劫匪,匆忙间被逼开枪,慌张中跑掉,一条生命被终结,难以摆脱的恐惧却愈加不可克服。Erica不是个英雄,她没有像蜘蛛侠一样给自己一件漂亮的正义外衣,她只是冷静的处决那些她看来不该活着的生命,她只是勇敢的站出来面对几乎完全击垮她的恐惧,当她收起枪离开现场,她忽然发现自己的手居然不抖,她不明白。后来墨瑟警探告诉她,正义让他的手不会抖。于是她真的成为夜行人,依旧走在她熟悉的纽约大街上,只不过她更熟悉黑暗,更喜欢那一丝血腥。

我相信Alan的话,私刑是OK的,你总要给那些总能逃避法律的人找条出路,在一个黑暗的停车场,一个他毫无防范的时候给他致命一击,让每个给他尸体拍照的人都暗自兴奋,这个曾经最安全的城市似乎开始有了正义。

我不能武断的猜测尼尔乔丹,其实和伍迪艾伦一样,他好像用他的镜头诉说着他对这个城市的爱,没有哥特式的诡异,没有政治上的抨击,The Brave One只是尼尔乔丹对纽约的一次诗意发挥,不用血淋淋的写实, 不用晃动的镜头,甚至在Erica遭遇重创浑身是血的在抢救室的时候,尼尔乔丹剪入了Erica和男友做爱的镜头,一个性感的转身,接着一个血肉模糊的背影,我依稀看到了《夜访吸血鬼》式的血腥的浪漫。也非常喜欢他给电影挑选的结尾曲,Answer,优雅的曲子很奇怪的和Erica的夜行杀戮异常合拍。

尼尔乔丹只是引起了私刑这个话题,却无意探讨,他的重点似乎只是一个女人如何从一次重创中恢复出来。我也不想思考私刑的道德问题,只是想承认看到丹泽尔华盛顿在Man On Fire里,基弗萨瑟兰在24里,当那些私刑进行的时候我感觉我的肾上腺素正在加速分泌,我想拍手叫好,我喜欢那种很草根的正义伸张,不像蜘蛛侠那么离谱,也不像哈里森福特那么主旋律。所以,我喜欢朱迪福斯特的勇敢。

2008-01-09

丹吉尔的一间浴室

在《电影手册》网站上找到一篇老文章,一个法国人眼中的动作片新宠是怎么样的,我很喜欢他对电影的解读,贴在这里留作纪念。

By Emmanuel Burdeau

杰森·波恩获知了他自己的真实姓名(大卫·魏伯),甚至他的出生日期。他的状况好转了:《波恩的最后通牒》有力地收结了5年前开始的三部曲。对于由马特·达蒙毫不造作地塑造的这位间谍来说,时间似乎终于赢得了喘息之机。受益于此,我们得以作个小结:2002年的某一天,当一个已无生息的人在马赛的公海被救起之后,在动作电影中发生了什么?

我们还记得这个青年的失忆症,它是一个类型自零点重新开始的标记。忍辱偷生的时代结束了。他终于可以在曼哈顿的街道上肆无忌惮地逆行;他从碎石路跳到中央公园的草坪上,只为了印证城市藩篱的存在;透过挡风玻璃,他窥见丛林和海洋的痕迹,那是另一个世界的承诺:古老而年轻,天空辽阔。有一个时期,最优秀的动作片借着愤怒和有条不紊的步骤,实现了既物质化又乌托邦化的视觉效果。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冷战的终结和所有隔离墙的倒塌,这扇大门历史关上了。当然, 还有“九一一”—整体视野中最后一项引人注目的大事件。

《波恩的身份》是在这一语境中来到的。时间的普遍存在受到质疑。《骇客帝国》和《不可消灭》早已经泄露天机:在星球表面上来去自如的超级英雄其实没有任何权力,他飞过的只是虚无而已。如同这两部影片已经开始作的一样,我们必须转向另一方面、即躯体的震惊。就象尼奥和大卫·杜恩一样,杰森·波恩对于自己的身份一无所知,但让他自己吃惊的是,他会煮咖啡、打水手的结,会讲弗拉芒坦语、法语和德语,甚至长于拳脚。

从身体的外在性来看,动作的自动性证明亚洲的动作片要比美国的动作片更优秀。这同时说明,在一个政治上动荡不安的时期,英雄主义丧失了它的理由。这就是为什么《波恩的身份》将波恩和绊脚石计划中的其他机械杀手进行了比较,后者为来自不同国家的雇佣杀手。正因如此,间谍波恩才能和流浪的玛丽结成团队,后者是德国经济腾飞的被淘汰者:不乏诗意地,他对她的迟钝正好与她对他的迟钝相得益彰。

2004年,当保罗·格林格拉斯接手东格·里曼执导第二集时,已经是另一种状况了。波恩不能永远震惊于他的勇武,必须换掉肩上的枪,去重新发现世界。如果说《波恩的霸权》的剧情从印度果阿到纳不勒斯、从柏林和莫斯科,它并不是要再一次地陶醉于全球化缩短了距离这一事实,而是在上一部影片苏醒的躯体上,借助空间进一步唤醒他。在莫斯科,惊心动魄的汽车追逐在一节隧道里结束,汽车在出口前道路岔口的墙壁上被撞得扭曲变形。行动的意义被颠覆:他们撞在了墙壁上,并没能穿墙而过。波恩和其他人将从一个大陆越向另一个大陆,为了寻找这个宇宙中最后一片净土而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并试图以不容质疑的方式,拯救一个世界未变的稳定性。话说回来,《虎胆龙威4》刚给了我们一个有趣的实例,它的信息技术不具任的何意义,但在另一方面,却重新给老约翰·麦克兰以活力。

是这一个再次强化真实的运动推导出了《波恩的最后通牒》。波恩从莫斯科向土伦、巴黎、伦敦、马德里、丹吉尔不断奔逐......一次新的追逐发生在这最后一座城市,更令人着迷的是一段在小街、屋檐、阳台之间的奔跑—它达到了徐克的程度—通过两个身体的沙沙声,在一间浴室内,在向所有方向扭动的棉布与浴巾中间。动作不断陷于紧缩,分毫毕现。为了真正理解影片如何达到这一步,必须在保罗·格林格拉斯两部“波恩”之间的一部影片上作个停顿,这个停顿颇为滑稽—就是令人既尴尬又激情昂然的《93号航班》。“九一一”完全证明了总体可见性的终结。飞机毫不犹豫地攻向双塔:影片的关键在于全景监控和黑洞之间的关系之间。前者完全失效,多座监控中心的技师对于盘旋的飞机中发生的一切束手无策。因此,宁可前往事件发生的现场,即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被围困的空间、“盲目”的飞机— 幸亏乘客阻止,飞机才得以远离白宫,在宾西法尼亚洲一个邻近杉克维尔的场地坠毁。

《波恩的最后通牒》重现了一个无力的官方机构组织(在中央情报局纽约办公楼的一个充满了电脑和屏幕的房间里)和一个袖珍剧场。我们想起了丹吉尔的那间浴室,还有滑铁卢伦敦式火车站里黑压压人群(精彩的场景),它人头攒动的通道、楼梯间等等。格林格拉斯的方法适合这些幽闭的场景:他对于真实的时间、对纪录片稍带神经质的模仿有一种激情,他的摄影机随意地扫过人群,兴趣盎然地调动每一个合旋,图象、音乐都是如此,每一个鼓点钹节里都隐藏悬念。

有人或许要责难他的混搅,通常不善于拍动作片的导演都有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将其视为这一类型电影的发展并找出这种混搅的缘由。今天,动作无法与一个业已存在的地点剥离,它试图创造空间存在。事实上,动作本身无法确认世界的坚固性:它通过在窗玻璃、面孔、衣服、安全带中的冲撞唤醒这种坚固性......本该平滑的漆布上却千褶百皱。眩目的视觉效果因此不再是作品的中心。这部作品通过双重虚无呈现了意义的缺失:荒漠全球化,控制已经死亡。

保留一份纯洁



两周前看了王家卫的新片《蓝莓之夜》,王导利用自己在业界的号召力集合了张震、董洁、姜文、巩俐、赵薇一大票人马为自己的第一部英语片做配音,这样几乎把银幕上的真正演员当作木偶而完全重新创作的配音方式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所以我坚持我看的是《蓝莓之夜》,不是My Blueberry Nights。之后一直不能满足于赵薇这样幼嫩的声音对胶片的破坏,终于今晚找到一家放映英文原版的影院,算是如我之意听到了Jude Law那份原汁原味的伦敦音。看过之后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两部电影。

我一直觉得喜欢王家卫的电影的人,一定是个很爱怀旧的人,一个能从王家卫的光影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记忆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当那优雅的镜头在纽约重新开始晃动的时候,我们并不在意镜头后的人是杜可风,或是别的什么人,重要的是那种感觉又回来了,那种只有王家卫才能制造的感觉。

刚买的《看电影》里有三木对王家卫的访谈,王家卫在谈到自己电影里的爱情时说他不认为他拍的电影是关于爱情的,”可能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而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好比’蓝莓之夜‘,应该说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就在这个戏做完之后,这个爱情故事才发生,这是一个爱情故事的起点。电影的终点,当他们碰到一起的时候,我们想像,下面可能是一个爱情故事了。但前面是一个,在找寻那个爱情的过程,找寻那种爱的感觉。“我觉得这么说的时候,《蓝莓之夜》真的很像《重庆森林》的后半段,就是梁朝伟和王菲那个故事,那个阿May也是走了很久的路,经历很长时间重新回到那家快餐店,找寻一份爱情。

王家卫说”现在可能不流行纯洁,所以我应该保留一份纯洁在银幕上”。也许这就是浪漫的戛纳为何一直钟情于王家卫的原因,这份情调,这份纯洁,都是能跨越文化背景打动所有观影者的。因为这份纯洁,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解读王家卫的筹码,门,或者钥匙有什么含义,王家卫就是讲一个关于Elizabeth这个女孩结束一段感情后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因而他否认《蓝莓之夜》是一部公路电影,如果说真的有一条路的话,那也是在Elizabeth的心里,从第一天看到男友另有新欢,她转身离开,选择绕一个远到达路的对面,直到300天以后,她勇敢的穿过那条路找寻新的爱情,电影结尾的时候她自己告诉我们,“其实穿过一条路没有什么难的,重要的是路的对面有谁在等你。”

王家卫的意思是这个东西很像那个蓝莓派,不是蓝莓派不好吃,只是刚好来到这家店的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或者苹果派,或者巧克力派,每天结束的时候只有蓝莓派剩下来,王家卫说从这个意义上讲蓝莓派不是甜的,而是苦的,因为它代表被遗弃和被忽视的那一个。因为共同的遭遇,Elizabeth选择了蓝莓派,从吃一小块到吃掉一整份,而从此以后那个Jude Law扮演的小店老板就每天做一个蓝莓派,哪怕卖不掉,只是想万一哪一天那个爱吃蓝莓派的女孩会重新回来。

整部电影并没有被英文的语境和新的摄影师改变一丝王家卫的味道,你去掉片头,去掉字幕,只需要几个镜头出来,就能一下认出来这就是王家卫的电影,一如既往。个人比较喜欢Jude Law的表演,很有梁朝伟的影子,比如那段Elizabeth问他摄像头对防贼有多大用处,他说“其实没什么用处,但就是喜欢有它陪着,有的时候它就像我的日记“。这话说的简直太王家卫了。相比几位实力雄厚的专业演员,Norah Jones的表演有点苍白,完全没有王菲对镜头的那种敏感和灵性,开始和Jude Law配戏还蛮有火花,等站到Rachel Weisz或Natalie Portman身边的时候戏基本就都被抢光了。

总体来说电影的确很好看,不像《2046》寄托着王家卫太多私人的感情在里边,而更像是《重庆森林》,轻快的,纯洁的,当最后那个甜蜜的接吻镜头结束的时候你会笑着站起身满意的离开电影院。

2008-01-06

面条西部片

最近忽然感觉自己其实是个很偷懒很不专业的影迷,有些时候会懒洋洋得找些没养分的商业片看,看之前就有预感没啥收获,但是为了看美女或是看大场面还是不由自主的去选择这样的电影看,不仅浪费了自己一年宝贵的一点观影时间,还导致鉴赏水平迟迟不能提高。打开IMDB的TOP列表,再对照自己的收藏品,原来还是有很多电影我都没有安下心来好好看的。既然都要而立之年了,得有个成熟的样子,一个成熟的影迷应该是选片眼光毒辣的。很多应该补课的我觉得应该尽量尝试,凡是我的阅历足以欣赏的都要去看看才对,比如这套我一个月前收藏的“镖客三部曲”,意大利导演Sergio Leone的作品,因为他借鉴了美国西部片的类型模式,但加入了很多欧洲式的元素在里边,经常被称作“面条西部片”。这不应该是被忽视的三部电影,特别是第三部《黄金三镖客》位居IMDB的第四位,令万人景仰的西部片经典。

以前疯狂爱上黑帮片的时候曾经看过Sergio Leone长达4小时的宏篇巨制《美国往事》,对其推崇备至,曾经有个朋友对此片评价甚至超过《教父》,平心而论这的确是影史上能和《教父》平起平坐的为数不多的黑帮片了。但是后来查看此导演的其他作品却看到的都是西部片,除去当时对西部片不感兴趣外这几部电影还真的着实难找,淘碟无数次也看不到。没想到联艺公司忽然重新发行了这三部电影的套装DVD,于是我就先拿了一套,却也没来得及看。

现在既然想认真的给自己补课,就顺手先拿了这套碟出来,让我的2008电影大师系列电影展从意大利的“面条西部片”开始好了。

《荒野大镖客》是1964年拍摄的,关于老牛仔伊斯特伍德加入此片拍摄的故事,早就成为行业内的美谈了,前年导演莱昂内的御用配乐莫里康内拿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时候还是伊斯特伍德颁奖并做了翻译。那段口哨配乐的确令人印象深刻,故事逻辑也很简单紧凑,有些时候我觉得导演就要要塑造伊斯特伍德酷酷的样子而设计的镜头,这是一个好看的电影,略显粗糙,据说这也是因为当年预算的紧张。这部电影最令我怀念的是任天堂游戏机里的那款经典同名游戏。

1965年拍摄的《黄昏双镖客》其实我很早看过,真的很早,早到已经不记得自己看过,似乎还是读初中时候看的录像带,当年颇为震撼的,匪头打死老婆的那个镜头令我记忆深刻,考虑到年代,那个场面既是我看到的最香艳的也是最血腥的镜头了。作为三部曲的第二部,我觉得导演的表现手法变化不大,但是更显成熟,很多元素都因为连续两部电影的成功开始成为招牌。“镖客三部曲”的前两部颠覆了美国传统西部片里的英雄形象,依旧是神枪手,依旧是独行侠,但是这些新的“面条”英雄不再为了信念而战,更多时候看上去他们只是为了钱,换作现在的词汇就是“耍酷”。莱昂内重新设计了伊斯特伍德的形象,续上络腮胡须,点上一支雪茄,冷冷的看着对方,在当时意大利人以及美国人的眼中这些都成为时尚。这些都令我想起吴宇森镜头下的“小马哥”,叼着牙签,黑色风衣,不也一样风靡华语世界吗?看来英雄真的不能太主旋律,为了钱铤而走险的英雄非但不会损失成色,反而更贴近生活,无论中国还是意大利。

前两部现在看来似乎都是莱昂内对最后一部的铺垫和试镜,《黄金三镖客》拍摄于1966年,显然这部电影中莱昂内不再满足于塑造一个伊斯特伍德式的西部英雄,他加入了更多的内容。电影从一开场就呈现出和前两部完全不同的节奏感和气魄。前两部电影都是典型的发生在西部小镇的故事,怎么打都是正义一方和邪恶一方的决斗,最终胜利的肯定是伊斯特伍德。《黄金三镖客》的故事不仅仅在背景上铺垫了南北战争,而且也通过主角的对白表达了导演对历史的看法,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决斗的西部牛仔片了,很多气势恢宏的场面都给电影带来史诗般的味道,莱昂内招牌式的眼部特写等镜头语言被发挥到了极致,配以莫里康内的经典配乐,使得最后决斗的场面堪称西部片电影史的巅峰。即便我不是一个正牌的西部片迷,也不能不说这部《黄金三镖客》是一部完美之作,要不是出身于美国西部片,恐怕此片在影史的地位还能更高。其实现在这样被草根的影迷们顶礼膜拜也应该让老莱昂内满意了。

2008-01-01

新年快乐

一月一号, 照例是要说新年快乐的,零点就把该发的祝福全短信完毕了。现在该给自己祝福一下了。首先,费劲心思终于从候选名单里选出了我的Best07,不能说07年看得好电影太多,只是都太接近了,难以取舍,考虑到多种因素,把最佳影片给《巴黎我爱你》,也是考虑到为我结婚的年份留作纪念的。

Best07

最佳电影   Paris, I Love You 巴黎我爱你
最佳导演   David Fincher <Zodiac 十二宫>
最佳男演员   Leonardo DiCaprio <The Departed 无间风云>
最佳女演员   Angelina Jolie <A Mighty Heart 伟大的心>
最棒动作场面   <The Bourne Ultimatum> 丹吉尔的屋顶追逐和惊世一跃
最好听音乐   <Facing Windows>
最性感床戏   <Anatomy of Hell> 第三夜的那一段,特别是血腥的感觉很性感
最享受视觉效果   <Transformers> 没啥争议,工业光魔万岁

就电影来说,我对07的期待就是《伯恩的最后通牒》《变形金刚》和《十二宫》,年初在这里就记下来的,到年底回顾时发现居然全都不负众望,真是可喜可贺。加之米兰拿下的第七座欧冠,世俱杯冠军,卡卡的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我在足球方面完全是超乎想象的完美。当然说到07年,也是划时代的一年,结婚嘛,应该是成年后继参加工作以后的第二件大事,该像个大人了。结婚很繁琐很麻烦,相当闹心,只有蜜月令人回味无穷,我家08年的新年晚宴上我还和太太大人一起怀念欧洲的十一天旅程,真是想再去一次。

不管怎么说,2007年是令人充实而且幸福的,借此东风,我开始期望08年能是一个更完美的年份,因为这一年的8月我就要满30岁了。可爱的年份,无数朋友都会在这一年进入30年代,首当其冲的是1月23日的老吴,Welcome to the club,我觉得迈入30岁挺好,感觉像个大人的样子,算是08年我的第一期待。

另一期待是欧洲杯,毫无疑问在度过令人郁闷的04欧洲杯之后,我们蓝衣军团再次进入一个令人胆寒的小组,不过无所谓,想拿冠军肯定要先废掉这些球队,法国和荷兰,我喜欢,我们毫无疑问会得到我们的第二座欧洲杯。

电影方面其实08年挺没什么大动作的,值得期待的好像不太多,《公元前10000年》算一个,题材和导演我都喜欢;《印第安纳琼斯4》还算期待,斯皮尔伯格找来了小琼斯来接班,是个好主意,比老威利斯继续主打Die Hard4英明多了;《Cloverfield》的预告片很早就看了,觉得有点打破灾难片常规的味道,希望不要失望。

差不多就这些了,不能期待太多,有这些真的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