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3

我的哈内克周末



Michael Haneke,迈克尔哈内克,这个德国老头(或者叫奥地利老头?),是我这个周末的陪伴,一下子看了四部他的电影,真不容易,一口气看完“冰川三部曲”和“钢琴教师”。看完之后都有点厌世的感觉了,不知道当初他拍这些电影的时候心理是个什么状态。

”第七大陆“虽然是哈内克的电影处女作,也是”冰川三部曲“中最没有人气的一部,可我觉得这是最可怕的一部,电影忠实的记录了一家人三年的生活,每天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没有进入中产阶级的人都会羡慕的生活,但是在哈内克刻意的镜头下,一切都那么刻板没有生气,虽然富足但不幸福,可能这就是哈内克要加到中产阶级头上的帽子。这样的生活的确毫无味道,有丰富而讲究的早餐,有体面的工作,有无忧无虑的经济状况,有良好的教育,恐怕这样的生活更像是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而一旦达到了,那就是哈内克所描述的。结尾半个小时耐心的毁灭,是考验观影者极限的,极度忍耐的节奏反而更激起我对结尾的好奇,当然,哈内克不会那么犹豫,他果断的中止了任何幻想。

三部曲里我觉得”班尼的录像带“是比较平庸的一部,当然也是基于另外两部的精彩。我最喜欢的应该还是第三部“机遇编年史的71段碎片”,古怪的名字,拗口且很难翻译。71段小碎片讲述了几个人的生活,最终因为一个事件,几个人的生命轨迹交汇到一起,怎么看都像《大象》的前身,看过这部1994年的电影后倒觉得范桑特的创新性有点不足了。那个19岁的学生其实就是所有人的一个浓缩,他一直被压抑着,哈内克居然用了几分钟的一个静止镜头拍摄他练习乒乓球,其枯燥的节奏绝对是在考验观者的心理,你忍耐的时间越久越接近主人公的心理状况。而年轻人和成年人的差别也就在忍耐压抑上有了区别,成年人会极度冷静,哪怕像“第七大陆”里的双亲选择毁灭也会用冷静的方式,一点也不疯狂,可是年轻的一代会不一样。哈内克选择简单的方式表现暴力,却不会用直白的镜头语言去渲染暴力,和后来的Funny Games一样,他并没有把枪击的画面摄入镜头内,而是对准施暴者,这种大量的留白反而令暴力的恐怖感更强。

哈内克属于那种标签明显的导演,长镜头,静止镜头,无配乐,场景切换的黑屏,安静中突然的暴力,这些都是哈内克浓重的个人标志。作为一个欧洲导演,哈内克保持了对政治的高度关注,经常在电影中加入新闻画面,直白的告诉观众当时的政治背景,这一特点在“冰川三部曲“中格外明显。而之所以是”冰川“,也是因为三部电影主要都是在关注中产阶级家庭日渐冷漠的关系,若即若离的感情,人与人之间沟通困难。坦白的讲,这样的描述和美国人对于中产阶级的描述千差万别,欧洲导演的人文色彩更浓重,他们更愿意跳出物质诱惑的圈子来用一个更有高度的眼光看待社会和家庭的问题。

看过哈内克的电影后,总结一下就是,非常压抑,有点对美好的物质生活失去信心,看来还是穷点好,至少能一门心思为了更好的生活奋斗。连续看了4部哈内克电影有点到了我的心理极限,需要舒缓一下,可以考虑去看一下《赤壁》,年度喜剧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