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6

信使



The Messenger是我看过的所有反映伊战创伤的电影里最出色的一部。这类题材的电影非常容易落入俗套,比如主角脑海里战斗场面不断的闪回,难以接受和平生活的节奏,试图寻找自己的出路,然后要么崩溃要么重返战场。但The Messenger的导演很聪明很节制的来表现创伤对军人的影响,一个战争画面的闪回也没出现,电影给观众展示的就是Will Montgomery退伍前的一段生活,他被指派去当信使,负责向家属传递阵亡通知,指导他的人是Captain Tony Stone,这件事情看来简单,也不容易,首先要快,要比CNN快,比YouTube快,任何人都不愿意最先从媒体获知家人阵亡的新闻。要按模板来念,注意措辞,不给家属造成混淆概念,明确‘阵亡’。额外的要求是不能有身体接触,不提供肩膀来哭一下这样的安慰。

Will是这场伊战典型的受害者,他为此失去了青梅竹马的女友,失去了健康,还因为失去战友遭受内心的折磨。他不理解信使这个任务,也做不到像Tony那样客观冷静,他可以照本宣科的念:我代表陆军部长表达深深的慰问......,但从他念的方式别人可以看到他所经历的煎熬。The Hurt Locker开头有一句话,说战争像毒瘾,Will也许戒掉了,但他戒不掉的是心瘾,他正在经历的应该就是这样的阶段。大概这也是战争题材过去十年的一个变化,电影人更关注战争给幸存者留下的创伤。

有个有趣的场景,Will参加前女友的婚礼,举杯祝词:我代表陆军部长表达祝贺......,苦涩和无奈一下子涌上来,让我想起来,“要先感谢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