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8

再见Warrick



Warrick Brown, 生于1970年10月10日,LVPD犯罪实验室的CSI探员,当然他的上司Grissom更愿意称他们自己为“科学家”。我知道其实Warrick并不存在,他只是编剧们创造的一个角色,不过当他在电视剧里陪伴我度过8个春秋后,我更乐意把他当作一个真实的人,所以当他不得不在那一天告别我们,准确的说是2008年5月15日,我想应该记下点什么来留念。

CSI第八季的第17集,也是season finale,Warrick Brown最后一次出现在CSI中,这是CSI多灾多难的一季,两个重要人物离开,因为罢工剧集至少减少了5集。和Sarah的告别相比,Warrick走的更突然,而结局也更令人伤心。Kennetch Fink是我最喜欢的CSI导演,他导演了我最钟爱的ButterflyIdentity Crisis等几集,而Warrick的离开也是在他优雅的镜头里完成的,结尾几个CSI离开餐厅的镜头颇为伤感。尽管制片方承诺会在下一季找到合适的演员顶替Sarah和Warrick的角色空白,但是从第一集就开始露面的Warrick真的是很难替代的。

再见,Warrick Brown。

2008-05-15

觉悟



随着每年生日蛋糕上的蜡烛越来越多,一下子学会了慨叹岁月流逝,接着就要开始接受一个事实,自己已经不再是个毛头小伙。前几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谈到了30岁男人和40岁男人的区别,颇有一针见血之感,其中有一句:进入30岁的最大问题是知道距离40岁只有短短的10年了,或者120个很短的月。呵呵,没错,当40岁这个传奇的数字沐浴在神秘的光芒中,而且已经依稀可见的时候,30岁则成为一个再也没法逃避的问题,自己真的已经不再是个小孩了,无论怎么“童心未泯”,都没法再逃避那个数字的召唤。

这篇文章还列举了一组所谓“30岁的时候应该已经做了的事情/过了40岁才应该做的事情”,其中关于电影有一条:理解了教父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理解为什么教父2更好。这是太精辟的一对比喻了,如果一定要用两部电影来为30岁男人和40岁男人做评判,那恐怕教父和教父2是最恰当了,不同年龄的男人对电影,包括对小说,对一副画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要我在3年前看这部The Savages,我只能说我能接受,但是我没法深入其中,不得要领。而现在把我扔到屏幕的前面,我会被那可怕的中年生活击倒,20年前学校用<南京大屠杀>为我做震撼教育,10年前单位领导用<一声叹息>给我做震撼教育,而今天The Savages能完成类似的工作。任何一个30岁或准30岁的有责任感的男人,都不希望自己在到达那个传奇的数字时会是电影里Jon的样子,可是一个可怕的现实是大部分人恐怕都会是那个样子,逃脱的几率极其微小,甚至低于10多年前杀入重点大学的几率。所以,在这样的震撼教育的面前,要学会从容和冷静,思考和沟通在这个时候是最有力的武器。

当自己成为“传奇”的时候,不是will smith那个传奇,最大的可能不是开着Porsche,而是Mid-life Crisis。看着银幕里霍夫曼扮演的Jon,发觉自己没法形容那种感觉,不能说他是个失败者,除非一定要用Porsche来判断一个中年男人的成功与否,但是无论对父亲、或者妹妹、或是来自波兰的女友,Jon都难说算是称职。我觉得他很艰难,哪怕很努力却没有什么收获,而且觉得他很无助,于是没法责备他,他代表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当还算年轻的时候,可以有很多希望,而到了42岁,坦白的说没有多少指望了,这是个收官的阶段,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到了80分钟,不能说完全没有机会改变最后的结果,只是那机会确实不如之前的80分钟来得更多。

觉得应该在我40岁的时候再来看这部The Savages,或者应该再加上那部Sideways。我想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也算是种觉悟吧。

2008-05-01

四月盘点

四月一共看了22部电影(08082 - 08103),不仅仅数量少,质量上也很平庸。

由于上个月收到了Lumet的《十二怒汉》的刺激,决定这个月恶补一下Lumet的电影,于是连续看了Network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The Verdict,都是Sidney Lumet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品,算是他的一个巅峰,但是无论是技法还是内容都不如《十二怒汉》更能打动我,最新的一部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还是很不错的,叙事手法有突破,尽管不算原创,霍夫曼和霍克的表演非常抢眼,是07年商业片里不错的一部。

四月份最精彩的环节是CloverfieldLars and the Real Girl,一部是刻意真实的家庭DV版哥兹拉,一部是刻意童话的温馨小品,无论是故弄玄虚的手持摄影,还是Gosling动人心魄的表演,都令我很受用,有点”赚到了“的感觉。

四月份很不幸的是,遭遇了两部烂片。云集了无数大牌的The Air I Breathe颇为遗憾的惨败,甚至没有真正走进大影院就发行了DVD。Boxing Helena有Lynch家族的名牌,还有火辣的情色场面,却没能达到老Lynch哪怕十分之一的水准,颇为令人失望。唯一令我欣慰的是Boxing Helena里和Scorsese同名的那个女演员,冷艳而性感,很养眼,可惜只是个花瓶。

四月最佳电影:
Cloverfield (科洛佛档案, 2008)
The Verdict (判决, 1982)
Lars and the Real Girl (充气娃娃之恋, 2007)
Obsluhoval jsem anglického krále (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 2006)
The Searchers (搜索者,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