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1

每个人的电影院



 










不知道是不是有点老了,发现越来越难看懂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吃东西要看卡数,要看是不是健康,而不再因为是美味;买衣服要看品牌,要有品味,而不是舒适程度;找工作要看是否舒服是否挣钱容易,而不考虑职业发展和挑战性;结婚不是两个人神圣的誓言,重要的是让你的朋友和邻居都能感觉到你的排场,要是能让整个世界都知道是最好的;电影需要很炫才能有观众,是否能打动人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有感官享受。最开始觉得很多事情难以接受,慢慢就能够忍受,接着学会理解并开始欣赏,最后这些都成为必然的选择,你不再觉得有什么不正常,一切都是应该这样的。 

其实,这一切都不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戛纳33位导演联手奉献的这部《每人一部电影》,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开始遗忘电影的感觉,不是火爆的动作场面,不是激情的床上镜头,是那种你坐在诺大的黑暗空旷的电影院里对放映机的等待,是你和一群陌生人一起发出惊叫和笑声的默契,是放映结束灯光忽然打开时你泪流满面,那是电影和你心灵的撞击,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是DVD和DTS家庭影院永远都没有办法模拟的,那是电影的本源。

这是33位戛纳朝圣者对于他们心目中圣地的朝拜,你能从中感觉到他们对电影的真挚,真的有些感情不是能用文字所表述的,这才是为什么会有电影,会有王家卫昏黄的六零年代,会有拉斯•冯•特里尔的DOGMA95,会有文德斯的堕落天使,会有坎皮恩的大海和钢琴,会有陈凯歌气势恢宏的大班台,会有侯孝贤如痴如醉的长镜头,会有范•桑特的残酷青春,我们才会因此爱上科恩兄弟,爱上柯南伯格,爱上蔡明亮,爱上北野武,爱上电影。

这是戛纳对于朝圣者的一道考题,主题就是“电影院”,一个充满复杂情感的地方,一个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地方,于是当我们看到这33位朝圣者的答卷的时候可能会哭,可能会笑,也可能会被吓到。有的人在这里回忆自己的母亲,回忆自己的童年,有的人总结了自己的作品,有的人炫了一下自己的技巧,有的人则专心的讲了一个只有3分钟的故事,不管怎么样,他们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电影,波兰斯基忘记了历史留下的伤痛,张艺谋扔掉了对豪华布景的痴迷,33个人表现的不再是他们的不同,而是他们的共同点:对电影的热爱。
Theodoros Angelopoulos
Olivier Assayas
Bille August
Jane
Campion

Youssef Chahine
陈凯歌
Michael Cimino
Ethan Coen
Joel
Coen

David Cronenberg
Jean-Pierre Dardenne
Luc Dardenne
Manoel
de Oliveira

Raymond Depardon
Atom Egoyan
Amos Gitai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侯孝贤
Andrei Konchalovsky
Claude Lelouch
Ken Loach
Nanni
Moretti
Roman Polanski
Raoul Ruiz
Walter Salles
Elia
Suleiman
蔡明亮
Gus Van Sant
Lars von Trier
Wim Wenders
王家卫
张艺谋
Aki Kaurismäki
Abbas Kiarostami
Takeshi
Kitano